鲍宗豪教授领衔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研讨会举行

08.04.2016  22:52

    4月7日,由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鲍宗豪教授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研究:10年来文明城市创建的理论、实践与制度构建”开题研讨会在逸夫楼演讲厅举行。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燕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马克思主义学科评议组成员、华中科技大学原副书记、副校长欧阳康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马克思主义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张雷声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马克思主义学科评议组成员、复旦大学邹诗鹏教授,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会长、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原常务副院长奚洁人教授,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李安方等专家、领导应邀出席研讨会,我校党委书记杜慧芳出席研讨会并致辞,副校长吴柏钧及相关部处领导、课题组成员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师生等参加了开题研讨会。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处长范体军教授主持研讨会。

    会议分三个阶段举行,第一阶段首先由人文科学处范处长介绍了出席会议的专家、领导,随后杜慧芳书记、燕爽副部长和李安方主任分别发表致辞和讲话;项目负责人首席专家鲍宗豪教授汇报了课题研究思路及框架;第二阶段中校内外专家进行了激烈的研讨;第三个阶段有关专家就本项目的开题研讨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杜慧芳对有关领导和各位专家莅临开题研讨会表示欢迎,对课题研究的意义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本项目响应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是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的科研项目,是高水平科学研究能力的体现,项目的完成将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战略的实施作出重要贡献。她表示,学校将全力支持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加强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进一步把科研成果融入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将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成思政教育领域的战斗堡垒。

    燕爽在致辞中首先对华理获得这个重大项目表示祝贺,对学校领导和鲍宗豪教授在文明建设工作中所付出的努力表示感谢,表示上海市委宣传部也将为课题研究提供各方面的支持。对课题研究,他提出了4点希望:一是要研制出更多的课题衍生成果,发挥智库作用,以提高项目的学术影响力。二是在对“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研究中,要与30年来我国文明建设的历程及新一代领导集体的新表述结合起来。三是要结合时空对当前我国文明程度的实际水平形成客观的评价。四是要从衡量文明程度和评价文明建设工作两个方面着手,分别推出新的文明城市评价体系。

    李安方在讲话中介绍了上海市人文社科类项目的申报情况。他表示,华理本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是学校人文科学研究获得的重大成果,同时也是学校科研机构改革的重要成果。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将做好全方位的服务,希望本项目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出尽可能多的成果,努力提高核心成果的优秀率,力争进入国家折射文库,成为精品成果。同时以学科建设为载体,带动一批科研项目,为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作贡献。

    项目首席专家鲍宗豪教授,从项目研究的出发点和目标、研究思路、研究理论与方法等几个方面,介绍了项目总体研究内容和项目各子课题设置及主要负责人等团队构成情况。他进一步阐明了课题是以25年来国内学术界有关“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成果为基础,提炼10多年来在全国80多个城市调研、指导文明城市创建的实践经验,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理论为出发点的研究项目,是面向国家与社会建设实际需求的科研项目。项目将从国家战略、理论、实践、制度四个层面展开研究,聚焦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两个文明”协调发展,进一步以“五大关怀”为价值取向,凸显文明城市作为引导可持续城市化的实践理性,促进文明幸福的民生工程的共建共享,体现“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根本宗旨即民生幸福。项目的四个子课题分别是: 从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新视域:创建文明城市理论与缘起研究(负责人朱忆天教授)、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实践探索:从 “文明实践”到文明城市创建(负责人杜仕菊教授)、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制度选择: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体制机制研究(负责人金家厚副教授)、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新空间:大数据时代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负责人向昆副教授)。

    与会专家针对课题内容进行了讨论。张雷声教授、奚洁人教授、邹诗鹏教授和欧阳康教授从不同角度对课题研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大家认为,课题的前期基础工作做得很扎实,课题的理论概括非常到位,四个子课题和总题关系密切,研究设计合理,规划清晰。专家们就进一步明确研究重点、突出问题意识、把握研究方向、丰富研究手段、开拓全球视野等方面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

    鲍宗豪教授表示,将会在听取各位专家、领导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项目研究方案,力争形成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以服务国家和社会建设的现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