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副教授速继明在《东方网》发表重要时评文章

24.12.2015  14:40

 

              12月24日,我校副教授速继明在《东方网》发表时评《上海"十三五":改革没有休止符 创新才是快进键》,被网站在显著位置刊发。全文如下:

上海"十三五":改革没有休止符 创新才是快进键

            “上海已经到了没有改革创新就不能前进的阶段,改革每前进一步,就面临更大压力、更多挑战,必须意志坚定。”本月15-16日在世博中心举行的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上,韩正书记如是语重心长的说。

            “变者,天道也”(康有为《进呈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序》),在即将迎来第一个“百年”的关键节点上,唯有以“”的思维来重构发展战略,在战略空间与战略时间上做文章,才能突出改革创新为引领发展的主动力,当好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与排头雁。

            上海的城市发展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就空间因素而言,上海的地理位置、面积与资源分布,决定了上海不能走传统的资源依赖型或按部就班的发展路径;就时间因素而言,上海开发开放比深圳晚10年,比二战后的西方城市重新布局晚几十年,要建成四个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就不能循规蹈矩的走传统发展模式,而必须以上海的未来城市功能定位来确立当下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式。

            “河有两岸,事有两面”,恰恰是上述构成挑战的两个要素成为了上海的发展机遇。就空间因素而言,上海没有广袤的土地——重庆82,403平方公里(中国省级行政区第26名),其面积为北京、天津、上海三市总面积的2.39倍,上海仅有6340.5平方公里,是四个直辖市中最小的一个,但却是城区占比最大的一个。虽然缺乏自然资源,但却形成人、财、物的高地,“一江春水向东流,流到上海不回头”。这些优质资源能够在构建四个中心和一个科创中心的战略构架中重新组合,达到更大的产出。按照上海社科院院长王战教授的看法,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与世界上其他的一些国际大都市有所不同,上海发展科创中心有两大战略空间,一个是包括浦东城区在内的中心城区,可以发展科创中心,布局一些高新技术产业等;而另外一个是上海的郊区战略空间,“可以搞一些科创小镇,在边上形成一个走廊,高科技产业走廊,沿轨道交通形成布局,这是一种出路。”与城市发展布局基本既定的城市相比,上海与周边城市(包括小城镇)构架起的城市群在现代的通讯和交通技术下,一小时经济生活圈实现了“时空压缩”,互联互通的空间布局,形成“众星捧月”之势,拱卫起创新的大棋局。而在时间因素上,上海起步晚,但起点高;起步轻,但步伐快,“时间即空间”(马克思语)能够在上海的发展中充分展现出来。上海能够站在世界著名城市发展的巨人之肩上,以更高远的目标来标定发展的每一个步伐。

            “老禾不早杀,余种秽良田”(司马光《·陈纪》),如果不能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上海提出的新要求、新定位来审视政府工作,破除工作中不相适应的部分,就难以打开局面。譬如自贸区,我们是比较晚采用负面清单的;但即使采用,在向世人打开大门迎接进大厅的时候,却又有多道小门又把客人拒于厅内。

            在世界政治波谲云诡、经济发展新常态、国内外环境日趋复杂的背景下,中央赋予上海的特殊地位决定了上海“不进则退,不改即废,不创新即无发展”的严峻环境之中。只有以“只争朝夕”“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先试先行,革旧鼎新,在改革的深水区中蹚出一条能走稳、走好的路子来,正如韩正所言,“我们没有退路,惟有砥砺奋进。”(作者为上海电力学院副教授)

 

原文链接:  http://pinglun.eastday.com/p/20151224/u1ai9153842.html

宣传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