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上得好能评教授:复旦开先例 八成教授为本科生授课

30.01.2015  08:59

  吴燕华,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80后”青年教师,第二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理科组一等奖获得者。今年1月,吴燕华凭借突出的教学能力,申报副教授职称时获全院专家高票通过。

  在高校特别是在理工科院系,教师职称晋升主要依据科研成果。依靠教学而非科研成果评上副教授,“青椒”(大学青年教师的别称)吴燕华在复旦大学开了一个先例。而今后,“代表性教学成果”将纳入复旦职称评价,以鼓励青年教师在科研和教学上并重。

  2011年在文科院系试点

  早在2011年,复旦就在所有文科院系先行试点“代表作”评价机制。2012年制定新的《教师高级职务聘任实施办法》,将“代表性成果”评价机制在全校推行。

  谈及依靠教学成果晋升为副教授,吴燕华感慨自己非常幸运。“由于时间精力的限制,相对于其他以科研为主的老师,我的科研成绩可能短了一点,但因为有教学方面的代表性成果,我获得了破格晋升副教授的机会,真的非常幸运。

  调整教学科研绩效奖占比

  除了在晋升方面鼓励“青椒”们重视教学,复旦还调整了教学和科研在绩效工资中的比例:2013年开始实施的绩效工资制中,教学绩效占三分之二比重,科研绩效仅占三分之一比重。

  对此,复旦本科生院教务处处长徐雷透露,在复旦教师的绩效工资中,不仅教学和科研的比重定为2:1,还要对教学的质量进行考核。“在最初的教学绩效设计中,教学数量和质量的比例为8:2。2014年底,这一比例调整到6:4,教学质量在绩效中的比重得以提高。

  据介绍,复旦教学绩效奖的力度,将和上海市骨干教师教学激励计划相当,即每年投入六七千万元,按复旦大学2200多名教师计算,平均每名教师将获得3万元左右的教学绩效奖。教学绩效奖将由学校打包给院系,由院系根据“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进行分配。

  八成教授为本科生授课

  在鼓励“青椒”们重视教学的同时,近年来复旦力促教授、博导为本科生上课。据徐雷介绍,目前复旦全校80%的教授都在为本科生授课。

  “80%这个比例,从全校层面来讲是比较高的,因为复旦实行了国际通行的学术休假制度。”徐雷说,教授连续上课四年以后,可以有一年的学术假期,这一年中可以不上课,而是专注于自己的科研或其他事情。“因此,除去学术休假的教授,实际上教授们几乎是满负荷地投入本科教学的。

  在复旦的各个院系,教学团队已成讲台上的主力。比如生命科学学院设立了三个特聘首席教师的岗位,由三位首席教师各带领一个教学团队。团队可以获得经费改善教学研究、教学条件以及培养教学人才,首席教师还可以获得每年3万元的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