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梦之教授主讲“译者的知识储备和职业修为”
12月23日下午,《上海翻译》创刊人、名誉主编、中国译协资深翻译家方梦之教授应外国语学院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和翻译研究中心邀请,为外国语学院师生做了主题为“译者的知识储备和职业修为”的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邓志勇教授主持,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新玲博士、翻译研究中心孙序博士、外国语学院教师及研究生70余人参加。此外,悉尼工商学院师生以及上海大学出版社的老师也慕名而来。
方教授从物理空间和知识密度,译事前景和工作方向,职业要求和知识体系,个人意志和职业修为四个方面介绍了译者工作环境和工作模式的发展变化,译者知识储备的不断扩大,译者未来的职业选择和发展前景,新形势下译者面临的职业要求和应具备的能力素养以及一名合格译者应具备的个人品质和坚定意志。
方教授在讲座中指出,随着时代的变迁,译者的工作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新技术的帮助下,译者的信息储备不断扩大,效率不断提升。随着中国对外交流的增加,译者的重要性也得到凸显,因此,译者的职业前景广阔,工作方向多样,包括语言服务、多语咨询、本地化、语言技术与辅助工具开发以及翻译教学培训等。
方教授还提到,为满足职业要求,译者除具备语言能力外,还应具备信息挖掘能力,主题知识能力和翻译服务能力。为更好培养出优秀译者,学校也应不断学习,开设相关课程,培养学生上述各种能力。
讲座尾声,方教授提出,要成为一名优秀译者,个人意志和职业修为十分重要,青年人要具备更多的IDEA(I: interest; D: determination; E: expertise; A: approach),才能在翻译事业上有所成就。这不仅是方教授对翻译专业学生的寄语,更是作为一名翻译工作者毕生的内省与修为。
尽管已步入耄耋之年,方教授仍旧精神矍铄、亲切和蔼,他基于多年翻译实践与理论研究的积淀,既为与会师生展示了一幅现代语言服务市场职业发展方向的全景图,又从翻译能力培养出发,深入分析职业译员所需的多方面的素养。问答环节中,与会师生争相提出自己的问题,方教授结合自身经历,基于理论,着眼实践,与大家热烈讨论,一一解答师生们的困惑之处,与会师生均表示获益匪浅。
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