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师队伍女性比例扩大倾向由幼儿园、小学向初高中蔓延
“十年间,我们外语组就没进过一个男老师,如今仅有的三位男老师也陆续退休了。”近日,本市一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校长忧心地说,教师队伍的女性比例扩大倾向已由幼儿园、小学向初高中蔓延。
根据教育部网站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全国高中女教师的数量首超男教师,女性专任教师所占比例已达50.55%,其中,上海高中女性教师占比为64.81%,而女教师占比最高的北京,已经达到70.65%!
男性为何不愿从教?专家分析,职业成长空间小和待遇偏低是直接诱因。
过去十年中小学教师女性化趋势明显
这是本市一所市示范性高中近三年来新进教师的性别数量比———2014年4男5女,2015年1男4女,2016年拟引进1男11女。该校30岁以下的专任教师共35名,其中男教师10名,占比28.6%。“男教师比例呈现加速减少趋势,再加上‘二孩,政策全面放开后,女教师都要扎堆生二孩,这势必将影响正常教学,真的很麻烦。”该校校长说。
而本市某区2015年新教师各学段性别占比的统计数据则显示,男教师占比为12%。其中,初中阶段的新男老师有11人,占总数的19%;高中阶段的新教师占比为25%;而小学阶段,男教师只有8位,占新教师在编人数的10%。而在幼教学段,男教师只有2人。
中小学教师“阴盛阳衰”由来已久,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教师性别生态失衡问题日渐凸显,也并非个别区县教育部门遭遇的人才队伍建设难题,它已成为教育系统的一个普遍现象。
每两年发布一次的《中国中小学教师发展报告》(教师蓝皮书),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调查与数学分析中心和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研究中心共同组织专家撰写完成。去年,北师大最新一期报告的成果显示,在2002—2011年这十年间,中小学教师女性化趋势明显,女教师所占比例已超过一半。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女教师占各自学段专任教师的比例分别为58.68%、50.13%、48.36%。尤其是到了2011年,初中女性教师的数量首次超过男性。
根据教育部网站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2014年,中小学专任教师队伍中,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女教师占各自学段专任教师的比例分别为62.13%、52.58%、50.55%。值得关注的是,这一年,高中女教师的数量首超男教师。分省区市来看,上海普通高中女性专任教师总数为11005人,占比为64.81%,排名第四,位于北京、天津和辽宁之后。
大城市的男性为何不愿当老师
从教师性别结构的城乡差异上看,城市、县镇、农村的女性教师的比例依次降低。2011年,在小学阶段,城、镇、乡女性教师相应的比例分别为77.42%、64.56%、43.87%;在初中阶段,城、镇、乡女性教师比例分别为62.43%、47.26%、41.50%;在高中阶段,城、镇、乡女性教师比例分别为55.13%、44.23%、44.10%。
“这说明城市中的教师职业对女性有更多的吸引力。”报告的课题组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曾晓东说,经济落后地区女性教师占比低,但一些中部省份,如安徽、江西、湖北和湖南的女性教师占比也非常低,跟这些地区平均工资低,教师平均受教育年限增长较缓,教师平均年龄较高有关。
大城市里多数男性为何不愿当老师?曾晓东分析,直接诱因就是教师的职业成长空间小和待遇偏低。“自2006年起,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几乎十年都没有动过。而这十年来,房价、物价连续翻番,生活成本不断增加。”曾晓东说,教师的基本工资本来不高,绩效工资又遇到了上升的天花板,导致在北上广等城市,教师的工资水平愈来愈缺乏吸引力。在城市,对于男性而言,其他职业机会较多,同时,基于国家标准的教师工资制度没有向生活成本更高的城市倾斜,致使城市教师工资的吸引力相对较弱,提高了学校聘任合格男教师的难度。
“这样就导致了一个恶性循环,男生都不愿意报考师范类院校。这几年,我们往往降低标准希望招聘一些男教师,但实际上,这样的男生打着灯笼也难找。”本市一所高中的老师如是说。
男教师数量减少,也让不少高中校长感到担忧。“十年前,我们学校的男教师占比为60%,现在只剩下35%,这还算是多的。”格致中学校长张志敏说,教师队伍过度“女性化”,除了对学生性别意识和社会化角色产生影响外,也可能会影响到教师专业的后续发展。进入职场后,女教师会把比较多的精力放在结婚生子育儿上,相比较而言,男教师的职业适应性和后发优势确实比较强。
除了薪酬缺乏吸引力外,有校长提出,职业的成长空间小也让一些男教师望而生畏。“钱少一点其实也还能接受,关键是自由度越来越小,别人都说老师有寒暑假应该知足,但实际上,假期里,我们要带着学生学农、搞社会实践,还要家访和参加各种培训,基本无休。”在本市一所高中从教十余年的男老师何杰(化名)感到,自己已被深度“套牢”。
教师待遇应与经济发展指数联动
男教师少是个世界性难题,因为女性特质确实适合教师职业。不过,国外有学者关于“教师劳动力市场与教师质量”的研究显示,女性在一个职业中占比过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该职业工资的增长方式,进而影响未来毕业生的职业偏好和进入教师职业后的素质。
“这是一个不断循环和强化的过程,从经济学角度而言,劳动力市场从来如此,若女性占比很高,工资水平就不会高,低工资导致男性不愿意来,这样又强化了低工资,如此循环复制。”曾晓东解释。
曾晓东认为破解男教师问题的关键,是提高教师待遇,“中央政府要在预算管理标准中确定教师工资的结构,最重要的还是要给地方政府赋权,让地方政府有权力根据当地的生活成本以及财政收入,以及一揽子生活指数确定教师工资上升的标准和比例。”曾晓东说,如果认为老师应该是受尊重的职业,让教师工资和一揽子经济发展指标联动起来,教师的收入才会真正改变。
国外的经验也可作为借鉴。据曾晓东的研究,英国中小学教师工资标准虽然由教育部每年以统一文件形式发布,但因地区差异以及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等因素存在,随着时间变动,教师的工资每年都会有所上涨。
如何增加教师岗位对男性的吸引力?本市一些区县教育局表示,在兼顾公平的基础上,会给予男教师更多关注,出台激励机制,搭建成长平台。如在北虹初级中学,学校结合教师个人发展,为男教师量身打造科研实验方向。校长吴佩芸发现,男教师对信息技术特别感兴趣,上手也快。因此,在该校的“电子书包”实验项目中,特别给予男教师施展才能的舞台,请男教师担任该实验班的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