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罗那华校教师分享教学经:口语学习新尝试
据西班牙欧华网报道,巴塞罗那中国学校教师叶星星日前发表文章《口语训练新尝试》,与读者分享了她在中文口语教学中的心得体会,全文摘编如下:
日前,会认会读会写是学习中文的三部曲。认字不是难事,写字也不是难事,对于在西班牙出生成长的中国孩子来说,会读才是三部曲中最具挑战的一环。很多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张口秀中文”的表现上,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定的障碍。
每个中文老师都知道,在低年级的基础教育课程里,老师在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里是占主导地位。但在循序渐进的课程里,我们慢慢地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们去表现,而不是一味地让他们听。
老师传授的理论是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的经验,如果脱离了实践,一切都成了空谈。
我在巴塞罗那中国学校周六所带的这个二年级班,在学习上可以说是一个努力的集体,在日常行为习惯上也是非常良好的。“先学做人,再做学问。”品行的培养到位,一定会影响他们学习的进度。试想一下,一个坐没坐相、站没站相,对人没礼貌的孩子上课怎么会专心听老师讲话呢?从学前班到二年级两年多的时间里,我和家长们达成共识,并不是急于让每个学生多认识几个汉字或多写几个汉字,而是更多地专注在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德育上。而且,在慢慢培养德育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也是在默默进步着。
学无止境,求学的路没有终点,看着孩子们一步一步成长,我觉得自己更加不能放松警惕,还是要找出他们不足的地方,利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让他们发挥更大的潜力。
最近,我在逐渐减弱老师主导力量的过程中发现,孩子们对老师的依赖比我想象中要强得多。
当我把一项作业布置给他们让他们自由发挥的时候,很多同学的脸上呈现出一种手足无措的表情。尤其是一些口语练习的课堂活动,有的同学话不成句,有的在表达上语法杂乱无章,包括有些平时书写作业和笔试中取得好成绩的同学,也出现了这样的状况。这着实让我吃了一惊。难怪有些高年级的同学学了好多年的中文,但是他们的爸爸妈妈却说她(她)连句话都说不清楚。
看来,在学以致用的问题上,很多老师都没有打破缺口,以至于出现这样的尴尬局面,被家长误会他们“误人子弟”,怎不令人汗颜。那么,怎样可以让孩子们通过练习,改进自己的口语呢?虽然以前也进行过各式各样的口语训练,对于喜欢说话的同学来说确实有不少的进步,但是对于“惜字如金”的同学来说,却是收效甚微。
求学生涯是我们几乎所有人都有的经历,大家也知道,班里总是有那么一些同学,发言特别踊跃,对老师的提问总是抢着回答。也有一部分同学,总是沉默寡言,根本没有发言的机会。如何让不爱说话的同学也有说话的环境,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老师思考的问题。
于是,我大胆启用了一个新的课堂活动,就是在饭后第一节的复习课上,我让学生们分成AB两组,A组的同学找一个B组的好朋友,对他讲述一件自己认为很有趣但是对方还没听过的事情。这件事情以聊天的形式进行,时间是十分钟。等到讲述完成的时候,我让B组的同学上讲台来转述这件事。所有的同学是观众也是评委。当然最低要求是大家能听懂这件事情,然后在其转述过程中,找到他语法上错误的地方,比如量词的运用是否正确,句型的结构是否合理等。听到上课可以聊天,大家都惊讶不已,也兴奋不已,不过很快,他们就基本上进入状态。
我也不无意外地发现,选择进入B组的同学几乎都是平时发言积极的同学,有较多的表现欲。不过这也意味着A组同学虽然今天不用上台来讲,但是思考和第一轮的讲述相结合显然是工作量比较大的。
同时我也可以了解沉默的孩子到底思考的能力和私下讲述的能力如何,也就是说,可以进一步了解孩子们肚子里有没有“货”。第一轮的讲述虽然出现的问题较多,但是对于找到他们中文描述的语病,却是立竿见影的。看孩子们的反应可以看出,在这一次别开生面的课堂活动中得到的纠正明显让他们记忆深刻。
而且,小观众们的兴趣让课堂几乎杜绝了小动作,这样对于认识别人的错误而不让自己重犯他人的错误,也是一种积极迅速见效的改进方法。这一堂口语课,真真正正让学生们占据了主导的位置,虽然在纪律上没有平时的严阵以待的感觉,但是就学习效果来说,我是相当满意的。
当然,一堂课并不能改变什么,不过十堂课一定可以改变什么,持之以恒地进行有效训练,相信他们的表现一定会回馈给我一份丰厚的收获。
尝试新的东西,很有可能会失败。但是不尝试,永远不能突破前人的成绩。学习的进步就在于能突破。而我们是授之以渔的师者,在教学方法上勇于尝试,也会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学习推力。(中国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