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委表示将建跨部门全方位综合治理机制
随着寒假临近以及新一轮小升初报名开始,家长圈中又开始讨论孩子上课外辅导班的事。与此同时,“减负”也成为今年上海“两会”上的热门话题。
如何净化整顿教育培训市场,真正把孩子们的课业负担减下来?有关专家建议:出台政策法规,明确义务教育课外教育培训机构管辖归属,同时建立健全对考试问题的多元化评价机制,让孩子不要在寒暑假这个“第三学期”的各个课外机构疲于奔命,真正把孩子的学业负担减下来。
“一手拿着零食充饥,一手拿着铅笔写作业。”20多名小学生挤坐在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房间里,一名老师穿梭其间回答学生问题。这是位于安波路一个商业楼里的辅导班。周围居民告诉记者,平时上课时,这个教育机构下午4时许开门,学生很多。到了寒假,这个培训机构变得更加火爆,即将进入“幼升小”阶段的家长们,都给孩子早早报好了拼音、英语和奥数班。
“孩子进培训机构学习已经一学期了,但效果并不明显。”市民高晓峰说,他儿子读四年级,由于成绩差今年报了培训班,结果发现有时老师根本没有讲解,就直接帮孩子把题目做出来,“作业辅导班不但没有帮到孩子,反而是害了孩子”。
花了这么多钱,孩子疲于奔命,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很多学生和家长觉得钱花得冤。究其原因是,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良莠不齐,有的师资力量不能得到保证,最终不但没能“补”上去,反而让孩子失去了学习动力,得不偿失。
据了解,不少社会培训机构的授课老师,有的没有教师资质,有的缺乏教学经验,机构教育质量更缺乏监管。
由于目前本市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只有少数在市级或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登记注册,还有数千所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在工商、民政等部门注册登记,甚至还有大量未注册的办学机构。因为登记注册不是统一在教育行政部门,使得课外机构无法统一监管。
对此,上海市教科院副院长胡卫建议,要建立健全民办社会培训机构的规范体系。“对于社会培训机构的管理不能‘一刀切’,对于那些有资质且得到社会认可的机构,可以对他们‘开前门’;而对于那些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培训机构,就要‘堵后门’,加大监管力度。”他说,这类培训机构普遍针对义务教育学段的学生,以牟利为目的,且夸大和热门民办学校的关联,造成家长的恐慌和培训市场的无序。
改变招生筛选评价机制
记者了解到,家长们之所以选择课外培训机构,是因为他们听不少社会培训机构宣传,他们和热门民办学校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每年民办小学面谈时,不少教育机构都是“组团”、身穿机构统一的宣传服装一起前往。而在面谈结束之后没多久,这些机构就能拿到100%的“真题”。而小升初的关键时刻,这些培训机构又会发出招生信息,表示和名校一同开设“小五班”。加上机构肆意张贴所谓“光荣榜”,使得家长对于这些校外机构趋之若鹜。
在民办学校这边,不少校长道出了自己的难处:每年报名的学生成百上千,但录取名额非常有限。生源怎么选?光靠面谈,短短十几二十分钟肯定是不够的。所以,大多数民办小学招生时,也想方设法找一条“准入线”作为筛选标准:有些学校会采用机考,逻辑题目的难度据反馈普遍很高,没有做过题的学生,几乎没有可能闯过这一关。
对此,不少家长呼吁,杜绝各类违规的“小五班”,同时也希望民办学校增加多元招生评价机制,不单单以应试论英雄。进才实验小学校长赵国弟指出,很多家长认为学校课堂里“教得浅,吃不饱”,很大程度上与课外培训机构的提前教学、超课程教学的推波助澜有关系。
建跨部门综合治理机制
市教委昨天表示,将建立跨部门全方位综合治理机制,以整顿净化教育培训市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上海教育综合改革把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作为重点工作努力推进,但同时也注意到,一些学校对课程计划的执行、小学零起点教学和等第制评价实施不到位,存在超课时、赶进度和走过场的情况,对学生的作业设计和作息安排也不是十分合理。同时,教育培训市场鱼龙混杂,部分社会培训机构存在发布虚假广告和开办“小五班”等违法违规办学行为,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
据悉,市教委将通过开展一系列专题调研,全面了解本市小学零起点教学和等第制评价工作的实施情况,以及全市初高中学生的学习基本情况,特别是全面了解申城培训机构办学的基本情况,为研究建立有关培训机构的协同监管、资质审核和过程监管等方面政策和举措提供依据。
此外,新学期开始后,市教委还将有序推出一揽子系统性、针对性的政策举措将“减负”落到实处。这其中包括:重点围绕深化招生改革、开展中小学“减负增效”组合拳、规范民办学校办学和招生、增强家校协同共育等方面进行“减负”的精准施策;此外,还将会同有关部门对教育培训市场进行净化整顿:对违规办学的培训机构严肃清理,对破坏教育生态的坚决打击,对虚假宣传、利益勾结的重拳严惩,以制度编制多元监管红线形成“减负”长效保护网。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