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这位救助站站长离世,他用生命温暖这座城,给女儿留下一份特别纪念
“救助工作,是我无悔一生坚守的事业。”这句承诺,他坚持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车子从周家嘴路转入4214弄,这条路以前跟着李站长走过几次,它通向城市流浪者和困境儿童温暖的家——杨浦区救助管理站。这是李站长坚守了24年的地方。
杨浦区救助站。 黄尖尖 摄
每年上海的冬天,人们总能看到杨浦区救助管理站站长李福强的身影。他在冷得结冰的深夜里,穿梭于杨浦区的大街小巷。高架下、桥洞里,他与流浪者并肩而坐,耐心劝说,为那些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人们送去温暖。
“救助工作,是我无悔一生坚守的事业。”今年2月初,李站长在他的先进事迹报告会结尾留下这样一句话。而这句承诺,他坚持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3月24日凌晨,李站长因病离世,倒在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救助工作岗位上。
李站长的办公桌上,放着那份“不忘初心 无悔坚守”的演讲稿,上面有他亲手修改的字迹。 黄尖尖 摄
不放弃每一个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
第一次见李站长,是在去年春天,他帮救助站内一位流浪者牵线搭桥,找到了失散三年的父亲。那天,救助站里上演了父子重逢的一幕,当媒体的镜头都对准那对相拥而泣的父子时,身材高大的站长默默地站在一旁,眼睛里噙着泪水,眼神里充满了柔情和欣慰。
独自坐在救助站里的王旭龙。 黄尖尖 摄
父子重聚一刻相拥而泣。 黄尖尖 摄
第二次采访李站长,已是去年11月的寒冬时节,夜晚10点,冷风夹着雨,救助站的巡逻车已经在杨浦巡查了一遍又一遍,最后李站长还是不放心,把车又开到了包头路殷行路路口,去看一个睡在简易木板床上却不肯进站接受救助的“老熟人”。“天再冷些你一定要进站,否则我就找人把你‘请’回去了。”这句话,李站长几乎每天都要说一遍,似乎成了他的口头禅。
李站长劝街头流浪者进站。
我经常问李站长,既然流浪者们不肯进站,你为什么还要坚持?我们为什么要帮助这些无法自力更生的流浪者?李站长说:“每个人的困境,都是因自身不同的生活境遇而造成的,我们这座城市之所以有温度,因为我们不放弃每一个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这个社会应该为每一个弱势群体提供托底保障。而在这些寒冷的深夜,救助站就是他们最后的保障。”
去年11月27日,《上海最冷的深夜,谁为城市流浪者送去最后的守护?》在解放日报和上观新闻上刊登以后,有读者在下面留言:正是因为有了李站长这样的人,上海才是有温度的上海。
不是在医院,就是在工作站里
昨天,在救助站内,李站长的同事们一个个面容憔悴,眼眶通红,不知是劳累的,还是哭红的。“到现在,我们还能感觉到站长还在身边,和往日一样,谁遇到问题,只要给他打一通电话,他就能立刻帮忙解决。”这些昔日与他并肩作战的救助站工作者,向记者回忆了李站长生前最后的日子。
李站长与同事们在寒风中救助露宿者。
去年5月,李站长在五角场救助了一位患有肺炎的流浪者,当时李站长轻描淡写地对救助站里的医生说自己也觉得肺不太舒服。“李站长平时有什么事都会忍着不说,如果他说出口,肯定是非常不舒服了。”同事陪李站长到杨浦中心医院就诊,一开始只是诊断为肺炎。然而到6月,被确诊为小细胞肺癌晚期。
生病期间,李站长始终坚持一边治疗,一边工作。“他不是在医院,就是在救助站里。”与李站长共事了9年的同事李晖告诉记者,“一开始,每周要进行两三次化疗,李站长都选在周六日,等到周一上班时,就又能见到李站长了。”
有一次,救助站的巡逻工作原本定在周四,他给同事李晖发了个微信:“改到周三吧,我周四要住院。”“当时看到这条微信,我真的非常心疼。他自己承受着病痛的折磨,还操心把住院和救助站工作分配好。”
巡逻到最后一刻,与病魔抗争到底
进入放疗阶段,比化疗更加痛苦。“那段时间李站长经常穿着一件高领毛衣,有一次,我无意中看到了站长的脖子,因放疗灼伤而变得全黑了。”副站长居家定说,放疗让李站长身体一下变得很差,只要说一会儿话就累得要在沙发上靠一靠。他全身疼痛,但总是自己偷偷吃止疼药,瞒着病情不告诉他的太太。晚上疼得睡不着,甚至不能躺下,他就坐着,用手支撑着睡觉。吃不下饭,救助站食堂给他打了米糊,他就勉强吃下去……
去年11月底,上海遭遇寒潮那几天,李站长依然带着巡逻队在翔殷路隧道、殷行路包头路等常规露宿点巡逻。一天深夜,李站长接到热线电话,在长阳路大连路路口有一位流浪人员露宿在地铁口。他立刻赶到现场,那是一位不会说普通话的中年妇女。“当时已经是半夜,室外气温很低,李站长劝她回救助站,但她不肯,李站长就在寒风中给她做了很长时间工作,终于把她带回了救助站。”跟随李站长一起巡逻的社工组工作人员胡求军回忆,那是李站长最后一次巡逻。
在孩子们眼里,李站长是坚强“爸爸”。
除了这些流浪者外,困境儿童是李站长最放心不下的。小樑是李站长救助的一名困境儿童,早年因父亲去世、母亲失踪而无家可归,李站长多方奔走,为她解决了户口,让她顺利考上重点中学。“他和小樑有一个约定,要带她出国旅游,但因小樑未满16岁,需要监护人才能办护照,于是一直没办成。”在李站长心里,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办到,就像当初答应给她一个家一样。到今年8月,小樑就满16岁了,然而李站长却再也无法兑现他的诺言。
最后的日子,留给世界的纪念
今年2月,杨浦区举办了一次李福强先进事迹报告会,李站长的病对外只字未提。作为报告团成员之一,我一直坐在李站长旁边,他精神很好,不时与我交流,看起来和常人无异。后来听救助站工作人员说,当时李站长眼睛已经开始看不清,他手中的讲稿,字体从小四,变成三号,再变成二号字体。
李晖和李站长共事了9年,在事迹报告会上,她作为报告团成员第二个发言。“发言稿写得十分克制,我不想有泪点,只想好好地讲完。”然而到了演讲台上,李晖一边说,一边潸然泪下。“我当时只觉得台下空无一人,只有我一个人,在回忆着跟李站长有关的一切,往事历历在目,便忍不住落泪。”
在最后的日子里,李站长一直住院,但救助站里有很多材料依然需要他签字。财务科的卢蓓经常拿文件到医院给他签名。“上周二去,看他精神还可以,到了周四,仅两天,整个人就瘦了许多。”
3月24日凌晨,李晖一直睡不安稳,直到半夜两点还睡不着,但因为第二天她要值班,便逼自己赶紧入睡。第二天一早,在上班的路上,李晖得知了李站长离世的消息,她在公交车上泣不成声。“以前,不管李站长在不在站里,他都好像一直在身边照顾我们,现在他真的不在了,心里一下子空了……”
在先进事迹报告会前一晚,她记得李站长特意给她打电话,嘱托她第二天一定带上相机和摄像机。“我想录下来,将来给我的女儿留个纪念。”
他是站长,是父亲,是一位平凡好人,他用自己的生命,温暖了这座城。
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