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精准扶贫故事凝聚决战决胜力量——本市“脱贫攻坚一线建设者”研修班各区报告会集萃

18.11.2020  16:51

  消除贫困是中华民族千年以来的夙愿,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困扰中华大地数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得到历史性解决。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美好憧憬的背后,是一大批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建设者的默默耕耘。他们扎根乡土、造福桑梓,用创业创新的激情在荆棘和贫穷中开拓,书写共同富裕的最美篇章。在上海市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地区“脱贫攻坚一线建设者”研修班期间,全市各区结合各自特色举办了形式多样的主题日活动。

  一场场“向脱贫攻坚一线建设者致敬”的报告会中,来自上海市总对口援助的西藏日喀则、青海果洛、云南、贵州遵义的脱贫一线建设者,用亲身经历讲述精准扶贫过程中的付出与喜悦,汲取脱贫致富的新思路新创意。

   浦东

  夙夜鏖战换来“樱花盛开

  在昨天浦东新区“向脱贫攻坚一线建设者致敬”主题活动日中,来自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秀清仿佛是一个“行走”的主播,逢人便会自豪地推介无量山樱花谷等景观。

  张秀清口中的南涧自唐宋以来就是滇藏茶马古道的重要通道,由于山区面积占99.3%,阻碍了与外界的通联,南涧成了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61个滇西边境山区少数民族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之一。

  为了脱掉贫困帽,在攻坚拔寨期,县内632名党员干部立下“军令状”,成立了81支驻村工作队和52支“攻深”行动队,6752名县乡村精英干部包保到组,4539名优秀干部包保卡户和部分非卡户,每个节假日、双休日都被当作“扶贫奉献日”,夙夜忘我工作。

  今年,借着直播的东风,南涧县领导干部又另辟蹊径,亲自“挂帅”,带货非遗品牌“南涧跳菜”和茶叶。

  农民富了、产业强了、村庄靓了、机制活了,历经全力冲刺鏖战,南涧于2018年实现提前一年脱贫摘帽。

   徐汇

  责任、执着、担当打动听众

  西藏日喀则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被地理学家视为“第三极”,多数贫困人口生活在基础设施条件差、各类资源禀赋差的地区,脱贫难度大、成本高,是西藏脱贫攻坚三大主战场之一,难度可想而知。昨天的徐汇区报告会现场,感人至深的故事让许多听众湿了眼眶。

  来自日喀则市萨迦县扶贫办的楚波,用翔实的对比数据展示了萨迦县人民群众在扶贫干部们的带领下取得了丰硕的奋斗成果,也讲述了一边输液一边坚持工作甚至晕倒在工作岗位上的罗布,带领乡亲创新发展思路、带头开展养殖业脱贫的老党员扎桑罗布等用行动坚守初心、用奋斗书写人生、扎根高原最美“格桑花”们的事迹。

  格桑次旦,来自日喀则扎西岗乡的建设者,认真分析了八个行政村皆为深度贫困村的原因,讲述了乡党委、政府带领人民群众开展精准扶贫的八项举措,更是表达了扎实推进巩固脱贫成效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带领人民群众脱贫奔小康的强烈愿望。

   普陀

  创新走出脱贫攻坚好路子

  要想打赢一场战役,战略和战术至关重要。脱贫攻坚一线建设者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工作方法,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中,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巨大杠杆效应。

  在“脱贫攻坚一线建设者”研修班普陀区主题日报告会现场,研修班人员中的4名成员、普陀区援外扶贫干部2名讲述了投身脱贫攻坚事业的故事和感悟。

  报告会上,不少发言者提及在创新帮扶方式上的探索。亚东县政协副主席、上亚东乡党委书记格桑旺堆谈及如何创新经营模式,“通过打破传统家庭经营模式,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牧户’经营模式,推进农产品向规模化、产业化经营。”

  桐梓县尧龙山镇凤凰村第一书记何永强说,桐梓是“中国方竹笋之乡”,“我们将方竹笋作为我们的长效产业,实现了产业发展对贫困户全覆盖,为100人提供了就业岗位,今年,我们上万斤方竹笋远销上海,有效促进了农户增收2000元以上。”普陀区的援滇干部边慧夏、援黔干部陶兴国也分享了自己在扶贫一线的故事。

   黄浦

  专项扶贫奏响致富曲

  “我们西盟干部常说‘大手牵小手,上海西盟一家亲’,一所所学校、一个个卫生室在大山深处拔地而起,一条条公路连接山里与山外……上海扶贫协作的印记遍布了西盟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随着云南省普洱市西盟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成员段俊华娓娓道来,“向脱贫攻坚一线建设者致敬报告会——黄浦专场”现场响起了阵阵掌声。

  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被人们称为黄河源头第一县。原来的贫困县如今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说起这些,离不开当地扶贫干部们不懈努力与深入一线的奉献。玛多县总工会副主席闹日才让说,在扶贫的路上,每一名干部都有针对性、因地制宜地开展扶贫方针,吃透扶贫政策,“像我们玛多县的牧民,原来的骑着马放牛,如今骑着摩托巡视草场湖区。

  在普洱市西盟县内,段俊华与扶贫干部们则为当地的“未来”奔走着。“我们相信,贫困问题表面上看是经济问题、物质问题,更深层次的是思想、教育、文化和意识问题。”段俊华先后整合教育扶贫经费11.12亿元,完成39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改造,开通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绿色通道”,确保每一个孩子都上得起学,全县没有一个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因贫失学。

   静安

  动人故事赢得阵阵掌声

  “在这条风雨兼程的路上,因为有甘勇及我们许许多多战友的坚守,才让一个个贫困家庭的境遇得以改善,才让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继续书写……”“做好扶贫工作,要眼中含着泪水,脑子装满墨水,脸上滴着汗水,脚下沾着泥水……”昨天,在静安区总工会与区合作交流办联合举行的“脱贫攻坚一线建设者”研修班主题日活动上,来自云南省文山州以及上海援助云南、新疆的一线建设者代表讲述了他们在脱贫攻坚最前沿的动人故事,赢得全场阵阵掌声。

  报告会上,四位脱贫攻坚一线建设者周巧巧、娄孝发、严布衣、李晟晖分别讲述了他们投身脱贫攻坚的亲身实践和感人故事,真实、生动地展现了脱贫攻坚一线建设者的初心和使命。

  严布衣出生在上海静安,却在阿尔泰山南麓的北屯和乌鲁木齐度过童年。在援助新疆巴楚县长达6年的时间里,他克服重重困难,往返于新疆和上海之间,发动多方资源,甚至亲自做起“快递员”,将新疆农户的巴楚留香瓜销到了上海的各大超市卖场,他带领大家在当地打造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并且搭建完善了巴楚地区县乡村的三级物流网络,为百姓创造了不少就业机会,让当地百姓感受到了真真切切的实惠与变化。

   宝山

  在脱贫攻坚之路彰显有力作为

  宝山区对口支援地区“脱贫攻击一线建设者”交流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四位报告团成员分别讲述了自己的扶贫故事。

  富源县住建局驻黄泥河镇戛拉村扶贫第一书记、工作队长计永波,先后在普克营村、戛拉村驻村扶贫。他帮助“酒鬼”“光棍”成家立业;让教育观念深入村民心中;完成白独公路硬化,结束了村子不通公路、人背马驮的状况。如今,贫困发生率高达37.4%的普克营村、戛拉村已整体高质量脱贫。

  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里达镇小木匠村的驻村干部罗毅勇,在脱贫攻坚战线下足了绣花功夫。两年多时间,他和“战友”的脚步踏遍村寨。在他们的努力下,村里修了新房、硬化路,建了垃圾池。该村的贫困发生率从2017年的1.37%降至2019年的0.98%,今年10月达到脱贫标准。

  报告会上掌声不断。与会代表表示,这些来自扶贫一线的感人事迹,为他们之后的工作提供了精神能量和宝贵经验。

   金山

  “两年时间修通全村所有道路

  昨天,“脱贫攻坚一线建设者研修班”金山区报告会举行,宁洱县黎明乡岔河村委会的李丰、云南无量山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东管护局的王强、镇沅县恩乐镇政府五一村的李坤泽等分享了各自的扶贫故事。

  在瓦窑村的一年半的时间里,王强很快摸清村里的情况,瓦窑村共有548户农户2043人,农民自主学习意识淡薄,生产方式单一,产业发展滞后,群众增收困难,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扶贫难度大、脱贫任务艰巨。于是,王强带领工作队员和村“两委”干部遍访农户,召开村民会议,与贫困农户悉心交谈,做思想工作,制定脱贫措施,落实帮扶项目,力求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精准脱贫。

  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黎明乡岔河村的李丰在现场讲到,没有电,不通路,无信息,永远是贫穷落后的最大根源。修路是岔河村民努力了多年却没有实现的梦想。他要干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路,在任期内如果不能把全村的道路修通,不用村民罢免,自己主动走人。他开始频繁地出入县级有关部门、社会爱心企业,积极寻求帮扶和支持,动员村民投工投劳,集资捐款,自己垫资3万元,用整整两年的时间,修通了全村所有的村组道路。

   松江

  故事见证建设者的初心与梦想

  昨日,松江区总工会“向脱贫攻坚一线建设者致敬”报告会举行,来自松江、云南的5位脱贫攻坚一线建设者讲述了自己在扶贫攻坚一线过程中发生的点滴,一则则故事见证了脱贫攻坚一线建设者的初心与梦想,也写满了上海与援建地区之间的两地情缘。

  云南省勐腊县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冯宏伟回忆起脱贫攻坚的经历,忙碌是常态,勐腊县扶贫办公室里有一张折叠床,扶贫办的每个同志都在上面休息过,却从没有人在这张床上睡熟过。令他难忘的,还有在这场战役中并肩作战的各位战友们,他们的故事同样感人。

  来自云南勐海县畜牧兽医工作站高级兽医师罗志华,作为拉祜族的他,与三名队员被派驻布朗山乡曼囡村曼班三队——一个只有17户人家但全部是贫困户的拉祜族聚居村。1200多个日夜,从理发、洗澡这样的细微之处入手,到教村民认字、学习,并逐步推进生产模式,他在这里坚守与陪伴,改变也在一点点产生:村民们从生活习惯的改变做起,在水稻、茶叶、养殖等方面逐渐实现自主生产。有了产业支撑,曼班三队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2380元增加到2019年8826元,全村17户贫困户全部实现稳定脱贫。见证了三个翻天覆地变化,这位“拉祜山寨筑梦人”已将曼班三队视为自己的第二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