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扶持下“大豆进玉米退”
2015年,我国进口大豆8300万吨左右,市场预计今年的进口量将再创历史新高,增至8700万吨左右。虽然我国在国际大豆贸易市场占有特别大的市场份额,但国内的大豆进口贸易商和油厂却没有市场发言权,经常被国际基金们“围猎”。
“打铁还要自身硬,如果国内大豆市场需求过度依赖进口,一些农业政策与措施的制定与实施不到位,那么我国大豆进口贸易商和油厂在国际市场很难获得市场主动权,大豆及其下游产品的价格涨跌就还是由国际基金们说了算,这样,一份备受市场质疑的美国农业部农产品供需报告就仍然可以在市场‘兴风作浪’。”5月23日至6月5日,期货日报记者跟随大商所组织2016东北春季大豆、玉米种植考察团调研时,经常听到大豆贸易商和油厂的业务人员如是说。
令人欣慰的是,在黑龙江省海伦、北安、嫩江、孙吴、逊克等地记者发现,往年不多见大豆田随处可见了,一些农业政策与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正在发挥出良好的效果,往年玉米增大豆减的现象在大豆产区销声匿迹了,取而代之的是“大豆进玉米退”。
据了解,上述地区属于寒地黑土地带,特别适宜大豆的生长,多年来由于当地农民种植玉米收益高于大豆,加上受一些“压大豆、增玉米”政策的影响,这些地区大豆种植面积一减再减,不但不利于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而且还为进口大豆长驱直入提供了机会与市场,让国产大豆产业的发展举步维艰。
“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农民意识、政府思维等转变了,“期货+保险”等产品多了,国产大豆的春天来了。”黑龙江省海伦市粮食局局长陈英健告诉记者,国内有关机构已经意识到了大豆、玉米等农作物种植结构失衡的危害,自今年新季作物年度种植开始,有关机构已着手对大豆、玉米种植面积进行调整,如通过采取不同的补贴措施等,尽量让农民增加大豆种植面积。
陈英健认为,国产大豆营养丰富,特别是海伦市所产的大豆富含人体所需要的硒,随着国内居民绿色食品意识的增强,随着国产大豆品质的进一步提高,随着高品质大豆种植的规模化,国产大豆原来失去的市场额会一步步夺回来。在这个背景下,国内大豆市场需求过度依赖进口的现状会慢慢变化,届时,国内大豆及其下游产品市场受制于人的态势就会发生根本转变,最终国内大豆产业会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