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放流,切实保障长江口水域生态环境

19.01.2017  15:32

 

去年,我们在长江里捕捞上有巨型鳄龟,后来又发现了近万吨的杂交鲟,这两件事件对我触动很深。”市政协委员刘健表示,上海地处长江口,正向世界级卓越大都市的目标迈进。上海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本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已经在长江口建立了三个自然保护区,为保护候鸟、中华鲟等珍稀水生生物及栖息地,更是为了保护上海市民赖以生存的水源地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但如今长江水系的生态环境不容乐观,沿岸涉水工程建设、航道航行污染、过度渔业捕捞等都是破坏生态环境的“罪魁祸首”。除去这些原因外,有时,不恰当的民间放流也会给水生生物带来危害。

记者了解到,通过放流活动的宣传,如今市民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逐步提高,放生热情也越来越高:比如结婚了,买些鱼放生;乔迁了,一家人去放流;康复出院了,到河边放生去;还有一些宗教活动也涉及放流。

现在,上海民间一年放流的鱼虾量已明显超过政府部门组织的活动。这确实是个好趋势,但如果放流时间、地点、品种不恰当,也会带来很大危害。”刘健解释说,比如,有些鱼类是生长在长江口的,市民如果放生到黄浦江里,它们就很难成活;若将国外的鱼类、龟类放到河里,则是对本地生态的一种破坏。刘健建议,应在全社会营造科学放流的氛围,普及知识,遵守增殖放流相关规定,不放流外来种,如巴西龟、牛蛙等;不能放流杂交种,如锦鲤、异育银鲫等;不能放流凶猛鱼类,如雀鳝、黑鱼等,共同维护水域生态安全和生态环境。

记者 欧阳蕾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