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更要“开放”
单霁翔半开玩笑地说,从前到北京是3件事:“逛故宫、登长城、吃烤鸭”,如今故宫这一个地方,就可以观遗产、登城墙、吃烤鸭了。
过去500年间,24个皇帝住在故宫,别说老百姓紫禁城进不去,它周围6.8平方公里的皇城也进不去;但1925年10月10日,乾清门被打开了,究竟有多少人进入了第一天开放的故宫博物院,今天不得而知。
25日晚,第6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上海交大文治堂告诉师生,“据我们老员工回忆,当天下午当观众离去以后,他们从地上捡起被踩掉的鞋,捡了一大筐。”在“堂·世界博物馆馆长文博讲堂”首讲中,他幽默地表示,当今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其实正好是世界五大博物馆的所属国。
然而,他也反思说:如果你说你的官舍大,70%空间都立一个牌:非开放区、观众免进;如果你说你的藏品多,90%藏品在库房里睡觉;如果你说你的观众多,80%的人进了以后目不斜视往前走,根本不看你展览——你就不是一个人们真正喜欢的博物馆。
为此,单霁翔全程站立、滴水不喝,在2小时20分钟中尽力展现了一个要“收藏”更要“开放”的故宫。他承诺说,1420年紫禁城在永乐皇帝手中建成,再过3年,2020年,她600岁,我们希望那时人们再来看紫禁城更加壮美、更加完整,我们也要把她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
在“退休女性的世界”找甄嬛
“朋友领着我们、导游领着我们,一进宫门就去看皇帝坐的什么地方,然后再去看皇帝躺在什么地方,最后再去看御花园,一个多小时就走出去了。过去,80%的人都是这么参观故宫的。”听了这话,现场大小听众,都笑了。
另一方面,现代故宫确实仍有不少“禁区”。5年前,故宫开放面积只占紫禁城30%;2014年终于开放到了50%以上;2015年开放“西路”,使开放面积占65%;去年至今,3/4的面积都开放了。单霁翔透露,按规划,到2020年,开放面积占比将超80%,目标则是85%以上。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获悉,国家已批准,正在北京西郊筹划建设大型的新故宫博物院北院区,建面10万多平方米,使博物院能够办出更多有震撼力的、主题鲜明的大型展览,更多大型藏品能得到修复和保养。
地图上长方形的故宫西部开放了,这一区域被博物院员工称作“女性的世界”。单霁翔则加了两个字,“更准确,也有点搞笑,叫:退休女性的世界”。因为这边有的是太后、太妃、太嫔,她们很有时间,建了很多花园、很多佛堂,“一些年轻人进去,就找甄嬛住哪屋”。
同时,故宫开放了慈宁宫花园,至此紫禁城4个花园,两个明代的、两个清代的都给开放了。仅明代慈宁宫花园,就有106棵古树。同样,今年故宫开始绿化,种了800多棵树,西边种的主要是石榴,东边种的主要是海棠,恢复生态景观。单霁翔希望,今天再到故宫博物院,看到的是绿地蓝天、红墙黄瓦,“其他都没问题,相信蓝天也会越来越多”。
此外,故宫还开放了城墙。尽管京城城墙拆了,但紫禁城城墙是完整的,只是从来没有开放。开放后,观众可从高处看故宫,特别是沿着城墙走过去,以前只能远眺、不得而进的角楼里,还有一个25分钟的VR片子供人赏玩。
“其实,除了石质广场、木制宫殿,故宫两边有非常好的自然环境,比如说有个著名景观叫“十八槐”,18棵将近300年的大槐树,今天观众都可以看到。”单霁翔背后的幻灯演示,不时让全场惊叹,“总之,现在人们到故宫就不用都走中轴线了,可以东边上城墙,西边看花园。”
局长把自己单位“拆迁”了
别人都说单霁翔是故宫掌门人,但他自己却说是故宫看门人。他用最喜欢穿的北京老布鞋,走遍了故宫9371间古建房屋,也摸清了故宫近190万件文物。他透露,外界说他5个月穿坏了20双鞋,这是不实夸张;但他请秘书在网上一口气买了20双鞋,确实是真的。
“全国4700多座博物馆,收藏国家顶级的珍贵文物401万件,其中保存在故宫博物院的占41.98%。”“故宫一共23万平米的古建筑,现在51000平米还没有开放,我们要把它开放。”对于家底,单霁翔倒背如流、脱口而出。
要更开放,先要“拆迁”。在单霁翔眼中,进故宫看到的应该只有古代建筑,除了经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复建的少量古代建筑之外,应该都是原汁原味的世界遗产。
然而,此前,故宫之内,还有为数众多的现代临时建筑,从彩钢房到小卖部、小吃店、礼品屋等。为此,单霁翔参加了不少“开工仪式”,把种种临建拆掉再拆掉。
事实上,单霁翔的前任郑院长,就做了一件被形容为“非常伟大”的事:把当年“盘踞”在故宫里的13个外单位一家一家清退,其中有7家是国家文物局下属单位。而单霁翔做了10年国家文物局局长,他帮助郑院长把7个单位迁出故宫博物院。“没想到,最后一个单位搬走以后,“第二年不小心我就到故宫博物院了”。
于是,单霁翔继续向自己“开刀”。全院一共1500名员工,院方只把那些每天都要跟故宫打交道的750名员工安排在博物院内:把跟古代器物有关的员工安排在西南,把跟古建筑有关的员工安排在东面,把和观众有关的保卫处、开放处等安排在北面;然后,院长、副院长带着一半的员工,也是另外750名员工离开故宫博物院,搬到外面去。同时搬到外面去的,还有全部员工的私家车830辆,“我们跟大家说故宫博物院不能当私人停车场”。
另外,被“拆迁”的还包括一个职工浴室。以往,职工修完古建筑、修完文物,想干干净净回家,但“现在只能号召全体员工都回家洗浴,把它拆掉”。只有这样,故宫的面积才能开放到超过85%。
限流之后淡旺季只差6800人
单霁翔关心的,是更多希望走遍故宫每一间房间、看遍每一件文物的观众。他向大学生们展示了另一名大学生的形象:她在去年12月31日11:26:54花了20块钱,买了一张学生票,走进了故宫——她自己不知道已经成了故宫博物院有史以来第一个当年第1600万人次的那个人;在她身后,又进了18000人。因此,故宫去年首次突破1600万客流量,已超过法国卢浮宫和大英博物馆的客流之和。
故宫突破1500万年客流量,正是单霁翔2012年到故宫博物院工作的那一年。“如果不进行客流管理,今天它可能就会2000万了!紫禁城就这么大,所以要平衡观众参观感受和我们文化遗产安全的关系。”单霁翔不得不限流,经测算,如果每天接待4万观众的话很轻松,观众3分钟就能买张票;但如果接待8万观众,就饱和了,要15分钟才能买上票;如果要接待18万,那一切就可能崩溃了。“人们进了故宫博物院就没看见地面长什么样,一直被人推着往前走,这种叫参观博物馆吗?”
其实,以往故宫冬天淡季每天只有一两万人,一到旺季就是两三万人,特别是7月份学生们放假以后,在客流量柱状图上有“一座山”就堆起来了。除了“这座山”,还有两根最高的“针”,一根“五一”,一根“十一”。“十一”那根针的“针头”,就是每年的10月2号,客流高达十七八万人。因此,博物馆就画了一道线,每天只接待8万观众。这一道线“削峰填谷”,来之不易,也收效明显。据透露,目前故宫淡季平均每天48000人,旺季平均54800人,旺季比淡季只多6800人。
为了解决全天参观者的吃饭问题,单霁翔团队甚至把清宫冰窖改造成了餐厅。想当年,每到冬天,4座冰窖,每座可以各存15×15尺的5000块冰。两米厚的冰墙将其封起来,到7月8月再取出来冰镇西瓜、调节室温。百年之后,别具风味的冰窖修缮为观众服务中心,建了书吧、咖啡、快餐,同时可供300名观众在此用餐,一个中午能翻三四次,1000多千人一边就餐一边看冰窖,感觉良好。其中,还包括卖北京烤鸭的餐厅。
单霁翔半开玩笑地说,从前到北京是3件事:“逛故宫、登长城、吃烤鸭”,如今故宫这一个地方,就可以观遗产、登城墙、吃烤鸭了。
来源:上观新闻 2017.05.26
原文: “收藏”更要“开放”,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正在北京西郊筹划故宫北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