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发布十年对账单 "败家"数据勾勒消费生活变迁

09.12.2014  09:09

  东方网12月9日消息:“我在支付宝花了7.13万元”、“我的支付宝开销67.2万元,好友中排名第12位”……昨天的微信朋友圈,被一张张“败家”账单刷了屏。这一份份支付宝对账单上的数字普遍有些“恐怖”,大部分人的消费金额在万元甚至数十万元量级——没错,这就是普通消费者十年间通过支付宝花掉的钱。

  2004年12月8日,支付宝正式成立,到昨天恰好十年光景。这份十年对账单囊括了个人购物、支出、理财、公用事业缴费、转账等全套“大数据”,清晰勾勒出中国网民消费与生活方式的变迁。

   服装数码跻身最大花销

  在闵行区工作的白领马晓邻昨天打开手机支付宝钱包,被自己的“十年对账单”吓了一跳——她在支付宝上的合计花费高达43.5万元,在好友中排名第三,成了不折不扣的“败家女王”。

  “我是2008年开始使用支付宝的,没想到六年花掉了那么多钱。”在马女士的账单中,2011年至2012年是使用支付宝的急速增长期,而今年的消费力度是最高的,达到15万元。在“花钱去向”方面,服饰占比最大,达到总支出的41%,接近18万元;购物、零食、居家、餐饮占比分别为9%、6%、3%和2%。

  “细看朋友圈里晒出的对账单,不管消费金额多少,网民的消费趋势有很多共同点。”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分析说,绝大多数网民是在2005年到2008年之间开始接受并使用支付宝的,并且有三四年的习惯养成期,到了2011至2012年间,支付宝迎来使用爆发潮,大部分网民的消费金额和笔数在此之后出现激增。

  易观咨询分析师李烨很关注十年账单的“消费结构”,在他看来,支付宝账单折射出消费力量从线下到线上的变迁。“账单中的服装、数码消费占比很高,而这两大类恰是过去几年实体商场受冲击最大的部分。”他预测,餐饮、车款、娱乐等消费很可能成为未来的增长点。

   网络支付全面渗透生活

  支付宝诞生之初只是一种单纯的第三方支付工具。如今,它的触角越伸越远,已成为涵盖购物、转账、理财、公用事业缴费、航旅等多个生活场景支付的综合性平台。数据显示,全国网民十年网络总支出笔数为423亿笔,网络支付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生活方式的转变。

  “80后”白领陈蓉说,现在付水电煤、还房贷、转账、信用卡还款都通过网络支付,不再像父母那样去银行排队,省了时间。支付宝数据显示,十年间,生活缴费、信用卡还款、手机充值、转账等四大便民支付的交易总笔数约为60亿笔。

  如今,习惯网络支付的远不止“80后”“90后”年轻人。支付宝数据显示,2008年生活缴费刚上线,人均缴费笔数为2.17笔,今年升为5.96笔;2009年至今,共有6.55亿笔信用卡还款是通过支付宝完成的,人均信用卡还款笔数从五年前的3.39笔增加到现在的12.26笔。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创始人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曾在《数字化生存》中预言,电脑将由“贵族”的拥有物变成平民的消费品,“数字化生存”将变成一种生活方式。李烨也认为,网络支付对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将在下一个五年产生更大影响。他说:“去年开始,网络支付对于金融消费的影响已经颠覆了过往,而它对于医疗、教育等传统领域的再造才刚刚开始。

   上海人均年网购1.6万元

  支付宝昨天发布的各省市2014年支付报告透露,即将过去的2014年,上海、北京、浙江、广东和江苏仍是网络经济大省,上海以38561元的人均支付额排名榜首。

  据悉,人均3.8万余元的支付金额中包含了转账、还贷等方面的支出,上海网民的人均购物支出为16159元。

  虽然上海在人均支付额上表现突出,但在移动支付方面表现较为逊色。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移动支付笔数占比超过50%。其中,上海移动支付占比为52.4%,排名第24位;西藏、陕西、宁夏、内蒙古垄断了移动支付前四名,占比分别达62.2%、59.6%、58.3%和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