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干部杨晓东:让藏族孩子能在蓝天下奔跑
杨晓东为藏民孩子做检查
杨晓东与患儿及母亲
杨晓东与先髋患儿
东方网记者刘轶琳6月20日报道:藏族老爷爷达瓦冲进杨晓东办公室,“杨院长,请你一定要让我的孙女去上海做手术!”这两年,一旦孩子被筛查出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藏民们都会自动要求去上海手术,可在上海第七批援藏干部来到这里前,藏民们还没有太深刻的现代医学观念。
三年前,上海援藏医生开始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开展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DDH)筛查,符合手术的条件的患儿可以免费到上海市儿童医院接受手术治疗。
但问题是,起初生活在高原的族长辈们却坚决反对让孩子远赴上海。“你们把孩子带去那么远的地方要做什么?为什么能免费给我们做手术?我们是不会离开西藏的!”杨晓东听到了太多像这样的质问。
在西藏,普通牧民一年收入仅5000多元,一旦孩子得了病,治疗费用往往是家庭不可想象的数目。然而比起不可想象的“天价治疗费”,更难以让藏区农牧民接受的是治疗与预防的理念。藏民健康保健意识薄弱,生病了,便是自己“命中注定”,有些疾病通过治疗就可以痊愈在藏民看来甚至有些不可思议,很多罹患先天性性髋关节脱位的儿童由于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而落下终身残疾。
先天性性髋关节脱位(发育不良)是好发于婴幼儿的一种骨科疾病,这类患儿在2月龄以下发现的可以通过手法功能锻炼进行康复治疗,6月龄以下发现的可以通过石膏固定恢复,超过1岁的则要通过手术矫正,并随年龄增大手术的难度和残疾风险会增大,因此早期诊断显得尤为关键。
“不能仅仅是治疗疾病,更要让藏民有预防和主动治疗的观念。”杨晓东说。
从藏民们的固执质疑到像达瓦那样恳求医治,藏民们对现代医学的态度有了180度的改变,这改变仅仅用了3年,当然,离不开杨晓东的努力。
三年里,作为对口支援单位,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在上海市儿童医院的帮助下,安排人民医院骨科医疗骨干赴上海市儿童医院骨科学习手术、髋关节B超筛查、儿童麻醉等技能,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骨科成立了西藏自治区第一个“先髋诊疗中心”,配备了髋关节B超诊断仪。
在杨晓东的带领和培养下,地方医生能自主开展晚期“先髋”患儿的矫治手术和新生儿髋关节筛查,截至目前,已有超过8000名儿童接受了先髋专业普查和筛查。
“要藏民筛查不难,要让他们治疗则不易。”三年来,杨晓东带领日喀则市人民医院骨科团队下县走乡,教藏民给孩子做康复操,间歇传递现代医学知识,并说服了一批患儿安排在当地或接到上海进行矫治手术。
为解决手术费问题,杨晓东四处奔走,联络相关部门发起了“格桑花之爱——关爱藏区贫困藏族先髋患儿”公益救助项目。目前,项目已募集公益手术款500余万元,帮助100多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儿童到上海开展矫治手术。同时,还印制了大量先髋科普手册,用于面向农牧区群众开展健康宣教,防病于未然。
“看到第一批去上海的孩子回来后走路不再像小鸭子一样了,我们决定相信杨院长。”达瓦说。
三年过去了,藏民们不再漠视先髋等疾病,每次有医疗队下乡筛查,藏民们便会带着孩子纷至沓来,一些原本长大后可能无法正常行走的孩子,就此改变了命运。
“只有改变了藏民对现代医疗的观念,医疗援藏工作才能有效继续。”杨晓东说,自己三年的援藏工作即将到期,但对藏族孩子的援助不会因为工作到期而终止。
在杨晓东的推动下,今年5月,上海市儿童医院院长于广军带队上海市儿童医院专家医疗队一行在日喀则与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正式签署“十三五”期间技术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今后5年的合作中继续携手前进,共同为地区儿童的健康保驾护航。
记者手记:爱管闲事的人管不上儿子中考
杨晓东说自己是个“爱管闲事”的人,记者在与他打交道的3年里,发现的确如此。
他本是个心内科医生,理应把精力都扑在西藏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身上,却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藏民孩子先髋率远高于内地。“不能眼看着他们残疾,要让他们会走路!”于是,筛查治疗先髋患儿占据了他大量的时间和心血。三年来,100多个原本可能终身残疾的孩子像正常人一样走路了,这是他“管闲事”的结果。
去年尼泊尔地震,吉隆县受灾,杨晓东请命去救灾,十六个日夜,他带领医疗队跑遍了吉隆县所有的乡镇,救治受灾病人5000余人次,亲自救治了200多个受伤的孩子,这是他“管闲事”的结果。
有一天干完活他在医院溜达,发现社会车辆总爱从医院的正门进,后门进,把医院道路当成了一条“捷径”。“对住院病人太不安全了!”他“自说自话”,每天门诊结束后就要求门卫把正门锁上,不准车辆进出。一开始,这些爱走捷径的驾驶员不买账,鸣笛不止,吵得附近居民意见很大,但是两周后,不再有人因为无法穿过医院而闹事,医院秩序井然,这是他“管闲事”的结果。
还有一次,9岁先心病藏族女孩的父亲,因为舍不得在女孩身上花钱而拒绝让女儿去上海手术,杨晓东支付了数万元女孩所有医疗费用和其母亲来沪的路费、生活费。可是孩子的父亲连一句谢谢也没有说,这是杨晓东“管闲事”的结果。
在作为医院驻村工作队领队的时候,杨晓东发现驻村点哺乳期妇女和婴儿存在营养不良的状况,于是发起了“雪域天使到牧区—关爱母婴营养健康”公益活动,筹集了价值30万元的营养奶粉,改善当地牧民的营养健康。后来他在定日县发现很多贫困孩子甚至没有一双像样的鞋子,眼看天要转凉,自己掏了2万余元为县里帮步村小学、盲童学校、仲巴县乡村贫困儿童购买了300余双儿童鞋。
这么一个“爱管闲事”的人,却疏忽了对儿子的教育。作为曾经的“学霸”,杨晓东觉得儿子的成绩不理想,责任在自己。儿子整个初中期间,他不在身边,甚至刚刚结束的这两天中考,他也无法陪伴。记者每每与他聊起儿子,他总沉默,似有亏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