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华山医院援巴医务人员做年夜大餐解思乡情,大年初一开设健康义诊 在瓜达尔港过特殊的中国年
农历大年三十,巴基斯坦瓜达尔港港区内,120余名中国援建人员包着饺子,为即将到来的新年做准备。作为中国红十字会援外医疗队,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6名队员亦在其中。北京时间20时,港区食堂投影仪开始播放央视春晚,看到熟悉的直播镜头,队员们思乡情更切。记者连线华山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刘华晔,“看到祖国日渐繁荣昌盛,身在巴基斯坦、肩负援建使命,我们倍觉骄傲与自豪”。
千里外迎接“中国年”
瓜达尔港距离家乡上海数千里之外,作为阿拉伯海出口,瓜达尔港在巴基斯坦语里是“风之门”的意思。农历中国年,港区内已年味十足,挂灯笼、贴春联,张灯结彩好不热闹。几天前,此地的巴基斯坦兄弟看到中国医生贴春联,热情地前来帮忙,“中国人贴春联,哪个贴左边、哪个贴右边?”引得队员们笑声连连。
去年9月,华山医院响应中国红十字会、复旦大学提出的“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号召,以红十字医疗服务特色,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在精心周密准备的基础上,拟先后派遣4批医疗队远赴瓜达尔港,开展为期2年的医疗服务建设。首批医疗队9月20日抵达瓜达尔港,华山医院普外科吴钢、急诊科徐思远、检验医学科邵伟军、药剂科付文焕、护理部刘华晔、朱炎逢,6位队员在69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踏上西行之路。
6位队员个个是精兵强将,徐思远和朱炎逢具备丰富援外经验。刘华晔已是第3次参与援建,2008年汶川地震、2015年尼泊尔地震,她皆主动请缨、“冲锋陷阵”在第一线。刘华晔告诉记者,“我毕业两年后就在急诊,一待就是十几年,每次看到患者从死亡线上被拉回来,都有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能参与到瓜达尔港援建项目,更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急救中心得到一致好评
北京时间2月15日19时30分,年夜饭与国内同步开始,8道菜式取名寓意美好:“年年有余”是瓜达尔港盛产的马鲛鱼,“蒸蒸日上”是蒜香粉丝蒸海蟹,时蔬合炒叫做“阖家大团圆”……最后一道是大家最爱的饺子。快到北京时间零时,队员们纷纷拨起电话向国内亲属拜年。护理部朱炎逢,是华山医院难得的男护士,家里小女儿不到周岁,“我在这里一切都好,你们辛苦了,照顾好女儿,告诉她爸爸特别想她。”
年夜饭上,队员们深情地干了一杯。这一杯,为的是大家克服设备和药品短缺、水土不服等实际困难,在短短4个月时间内建成“中巴博爱医疗急救中心”。时间追溯到去年9月30日,当晚15吨物资从国内运至港区,队员们陆续将物资从集装箱搬到急救中心内,连续搬了8个多小时,直至凌晨大功告成。次日恰是国庆节,队员们身体疲惫,但仍精神抖擞,队长普外科吴钢医生说,“我们以实际行动庆祝祖国生日快乐。”
“中巴博爱医疗急救中心”,在特殊地理位置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港区中外友人一致好评。据统计,中心至今已完成1000余人诊治,同时为中国援建的当地法曲尔小学、瓜达尔港务局职工、中方援建工作人员以及当地老百姓进行体检。巴基斯坦小朋友拉纳在体检中查出肾脏囊肿,如今已痊愈。另有一名小朋友查出先天性眼疾,队员们特意与远在卡拉奇的“光明行”慈善行动取得联系,为孩子争取救治希望。
建章立制树立榜样
每逢佳节倍思亲,为化解援建人员的思乡之情,大年初一,瓜达尔港区特意安排了别出心裁的游园会。医疗队员们在游园会内设置健康义诊,给援建人员、当地百姓提供健康咨询服务。义诊结束,形式多样的游园正式启动,从有奖竞答、套圈,到“盲人摸象”,趣味多多。刘华晔说,“这里的年味真不比国内少,明天我们还要同巴基斯坦兄弟一起组队,进行拔河比赛。”
还有一个月,首批援建队员即将离开巴基斯坦返沪,第二批队员将随即启程。队员们表示,“虽然远在巴基斯坦,这里却时时能感受得到家的温暖”。就在不久前的腊月廿四,华山医院党委书记顾小萍、副院长马昕一行长途跋涉,前往慰问援巴医务人员,带着队员一起贴窗花、包饺子,并感谢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为祖国“一带一路”建设、为医院彰显公益品牌作出贡献。
不到半年时间里,首批援建队员已制定45条医疗急救中心规范操作流程,为后来者开展工作奠定基础。新春前夕,中国红十字会会长陈竺在视频会议中高度评价医疗队所取得的成绩:为方便患者采取的工作时间模式,给所有医疗队树立了榜样;开展卫生知识讲座,堪称创新可借鉴的模式,为当地孩子和工作人员开展体检,更是民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