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烟再升级!上海公园将逐步推广全面禁烟
原标题:控烟再升级,上海公园将逐步推广全面禁烟
去年3月1日修订后的《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施行。公共屋檐下全面禁烟一年,上海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市卫生计生委昨天披露,上海各类场所吸烟发生率显著下降,由实施前的25.1%下降为16.3%。禁烟场所对违规吸烟行为劝阻比例提高至46.6%,设置烟具的比例下降至6.7%,无烟蒂场所比例上升至88.1%。
与此同时,《条例》知晓率明显提高,禁烟场所工作人员和拦截受访人员分别为95.5%和89.7%,分别较2016年上升7.9%和12%;室内全面禁烟的支持率达99%以上,“最严控烟令”初见成效。不过,业内专家指出,根据发达国家控烟经验来看,法律颁布1年—3年是“攻坚克难期”,第一年效果显著,但随即可能会出现停滞或回潮,持续效果进一步提升,还需多方政策配套落实。
一年处罚金额等于前七年总和
法律的健全,促进依法控烟的落实到位。数据显示,去年全市共检查各类场所24万户(次),处罚场所1133户(次)、处罚金额258.9万元;处罚个人415名,处罚金额3.16万元。从数据上看,这一处罚金额与《条例》修改前2010年—2016年七年累计数基本持平。
市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开展的专题电话调查显示,《条例》修正案普及度相当高,受访市民中,2/3知晓修正案已经实施,3/4知晓个人违反规定的罚则,八成知晓对违法吸烟行为有提醒劝阻义务,七成认为修正案实施对减少吸烟起到积极作用,逾八成表示愿意积极参与控烟工作,七成以上对于《条例》的实施效果表示满意。
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控烟研究中心主任郑频频说,城市的成功控烟,需要三块内容支撑:健全的法律、严格的执法、全民健康教育的及时跟进。从法律本身来看,“控烟令”颁布,使上海在控烟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突破,最终实现“公共屋檐下全面禁烟”。根据监测,依法控烟成效颇为明显。郑频频团队在“控烟令”实施8个月时,曾在3个区22家餐厅进行尼古丁采样监测。结果发现,22家餐厅的大厅区域尼古丁浓度平均水平,从之前的1.18微克/立方米下降到0.63微克/立方米;餐厅男卫生间尼古丁浓度从原来的3.97微克/立方米下降到1.59微克/立方米。统计还显示,上海室内PM2.5平均浓度下降近一半。专家表示,“相比具有较大随机性的PM2.5,尼古丁采样更能说明控烟的实际效果。”
烟民更希望知道怎样能戒掉烟
“吸烟行为既有成瘾性又有社会文化元素,想要戒断其实很难。”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傅华说,“第一年成果显著很可喜,不过,未来的1年至3年堪称攻坚克难期,想要有持续性的突破,非但要加强执法,更应普及全民健康教育。”
“控烟令”实施以来,不少市民的直观感受是,室内吸烟明显减少了,马路上吸烟的人群显著增多,三五烟民在张贴着“店内禁止吸烟”标识的店门外吞云吐雾的场景几乎随处可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戒烟门诊负责人周剑平直言:《条例》实行一年以来,门诊日均就诊量目前稳定在20人次左右,2017年总就诊量突破1000人次大关,居华东地区医院内戒烟门诊之首,“不过,前来戒烟的烟民们受到《条例》影响其实并不大,身边亲友成功戒烟的启发与自身对健康的需求是主要原因。”数据显示,目前上海成人吸烟率为23.3%,按上海市15-69岁常住人口计算,全市吸烟者有489.60万,男性吸烟率为46.8%,女性吸烟率为2%。周剑平认为,提供及时、有效的戒烟支持,应该是未来《条例》发挥更大作用的前提,“不少烟民吐露心声,与其反复说吸烟有害健康的大道理,不如告诉我怎么才能戒掉烟。但目前对于‘怎么做’的指导宣教实在太少。”
2015年6月1日,北京市曾率先实施《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此后,北京市政府通过购买戒烟服务,针对如出租车司机等特定吸烟行为高发人群提供“戒烟门诊免费服务包”等,其中包括,3个月免费戒烟药物治疗和长达6个月的医生戒烟随访管理等。据报道,截至本月初,已有105名出租车司机接受这项免费服务,近50%完成3个月戒烟药物治疗,在随访一个月、两个月时,烟量摄入减少率分别达73.0%和65.4%。
戒烟药纳入医保有利主动戒烟
市绿化市容局昨天传出消息,上海公园也将逐步推广全面禁烟,控烟力度将进一步强化。
市卫生计生委健康促进处处长唐琼介绍,“无烟上海”宣传在上海触角很广。目前,全市150万份禁烟标识,覆盖法定禁烟场所;320万份“控烟劝导三步法”公益海报,张贴到全市居民区与楼道;全市重要区域30个地铁站、商业街区267处户外大屏、所有火车站和长途客运站、6万辆出租车均滚动播出控烟公益视频广告。
郑频频团队监测发现,火车站、汽车站等交通枢纽场所,在全面取消室内吸烟室后运行良好,而餐厅就餐期间的吸烟现象,从原来的39%下降到11%;不过,酒吧、游艺厅等娱乐性场所,吸烟现象依然存在。此外,作为最贴近市民生活的公共场所,农贸市场吸烟现象值得警惕。郑频频直言,进入控烟“攻坚克难期”,还需“社会共执”来不断推进控烟成效。目前我国有3亿烟民,要管住这些烟民,仅靠执法还不够,呼吁社会多管齐下。例如,将戒烟药物纳入医保范围,促使更多烟民主动戒烟;利用新媒体等多重手段传递健康知识;教会群众科学劝阻技巧等,最终将上海吸烟发生率进一步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