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试管”妈妈捐助五对失独家庭接受辅助生殖
5月9日报道:近日,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集爱中心成功受孕的方菱(化名)女士,将为5对失独夫妇,提供接受辅助生殖技术资助。“我自己也渴望有小孩,特别是40岁以后,我很能理解这些家庭的孤独感。”方菱说。
现年42岁的方菱,受孕之路可谓一波三折
38岁以前,方菱的生活重心都在事业上,当自己的创业公司逐渐步入正轨,她选择到英国留学,在她的人生规划中,怀孕的最晚期限是40岁。但是,由于年龄与输卵管等因素,方菱自然怀孕的概率很小,于是她来到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上海集爱遗传与不育诊疗中心选择接受辅助生殖技术,走上了“试管婴儿”之路。
3次移植失败与1次胎停没有阻碍方菱的脚步,她仍然乐观地配合医生治疗。与此同时,出于对失独家庭的关怀,她创立的上海“心手相牵”社区公益基金成功与5对失独夫妇结对,将在当事双方自愿的情况下,为他们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提供资助。
失独家庭:“老有所养”是个奢侈的愿望
中国至少有100万个失独家庭,每年新增失独家庭7.6万个,在方菱所在的区县,光是记录在案的失独家庭,就有600个。当全世界都在庆祝这个温馨的母亲节时,这些失独家庭却把自己排除在外,白发人送黑发人是他们不敢轻易揭开的伤疤。
方菱对于失独家庭的关注缘于留学时的一段经历。当时,一则30多岁留学生过劳死的新闻让她感到震惊:“他和我太像了,一边创业,一边留学,一边打工,我们都住在地下室。”于是,她托国内的同事找到这个留学生的父母并定期慰问,自己回国后也经常去看望、陪伴这对夫妇。
后来,方菱却主动停止了这种慰问。“因为我每一次去,他们说起孩子时,都哭得很伤心,这让我感到很有负罪感,为什么我还要给他们增加悲伤呢?”
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受孕成功的亲身经历改变了方菱的想法。她决定通过区卫计委找到5对40至50岁的失独夫妇,在征得他们的同意后,将资助这5对渴望孩子、却因年龄等因素无法再次自然怀孕的夫妻接受辅助生殖治疗。方菱所牵头的基金会还制定了从报名到接受捐助的一整套规范流程,并且,在安排体检与心理辅导之后,方菱会与这5对家庭一对一接触,与他们分享自己5次做“试管婴儿”的宝贵经验与其中或艰辛或成功的每一步。
如果进展顺利,“心手相牵”社区公益基金会还将征集范围从区县扩大至整个上海市,为更多渴望孩子陪伴的失独家庭带去福音。
生育二孩的不孕患者:年龄大、状况不断,助孕困难
许多失独母亲和方菱一样,已过不惑之年,错过了最佳生育年龄。方菱此前总共接受过四次辅助生殖治疗,3次失败,一次在孕20天时胎停,经医生不断调整治疗方案,方菱终于梦想成真,如今,肚子里的宝宝已近17周大。
40岁以上的不孕患者卵巢储备功能低下,卵子质量和数量与年轻妇女相比都明显下降;失独父亲的少弱精子症、精卵不受精概率增加;临床妊娠率明显降低,即使怀孕,妊娠过程发生流产、早产以及妊娠并发症机会较大。与方菱不同的是,很多失独母亲都有剖宫产史,由于子宫上破腹产刀口愈合不良,导致破腹产刀口憩室形成,影响再次怀孕;有些还伴有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甲状腺疾病,这些都对助孕带来了困难。
“当务之急是需要积极探索适合这部分大龄不孕患者的治疗方案,一旦成功妊娠,需要密切随访,加强产前检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上海集爱遗传与不育诊疗中心副所长孙晓溪说。“我们一直在回访那些接受“试管婴儿”受孕的家庭,随访准妈妈在孕期中的身体情况,询问孩子出生后身体及心智发育情况。”孙晓溪说。从目前的文献资料和随访数据看来,“试管婴儿”与正常自然受孕的宝宝在各方面均无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