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街上的"指路老人":指路举手之劳 带路锻炼身体
问路、指路,本是寻常小事。但有位老人,坚持在“中华第一街”南京路上热心指路、带路16年,成为中外游客心目中的“上海好人”。
指路,从不“一指了事”
老人名叫周孝立,今年76岁,家住黄河路承兴里。年轻时,周孝立经常到全国各地出差。他说一口上海普通话,问路时常常引来不屑,好几次还被人指了反方向。“那时候,我感觉上海人不受欢迎,就立定决心要改变大家的观念。”
退休后,他每天在人民公园、南京路上散步、锻炼。渐渐地,有人上前向他问路。周孝立的回答,从不会“一指了事”,他总能把问路,变成一场有趣的谈话。
“有人问,外滩怎么走?我总要反问,你到上海过夜吗?问路人觉得奇怪。我告诉他们,外滩夜景最美,你若过夜,建议先玩其他景点,夜间再来外滩看灯。”许多人见周孝立是老上海,还会请他帮忙设计一条游玩的路线。
日积月累,指路有了诀窍。周孝立说,我指路,一般只转一次弯。比如大量游客参观了南京路,会询问如何去城隍庙。一般上海人会指沿着河南中路向南走。“其实不然。我的指法是,若步行,可一直走到四川中路,右拐直走,即是城隍庙。你若乘车,可坐930路到‘新北门’下车。还要补一句,坐6站。为什么一定要说6站?因为930路路过小东门、老北门好多个站点,外地游客一上车就会把‘新北门’给忘了。”
游客不仅问路,还爱问景点:这是国际饭店吗?这是永安公司吗?热心又博学的周孝立,就常常充当起了导游,“经常带着游客从国际饭店走到和平饭店,一路讲过去。我生于斯长于斯,与人分享,很是高兴。”
美国青年“请他”喝咖啡
2010年4月,南京东路街道请周孝立任队长,成立了一支60人的“家庭文明指路志愿者服务队”,每周六上午专门在南京路步行街上为游客指路。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上海,他先是踩点南京路,吃喝玩乐、购物,都做到心中有数。新开的饭店,他会亲自去尝尝味道,有人问起,也好介绍;上海周边的古镇、庙宇,他都一一前去踩点,回来绘制了一套《上海25个古镇自助游》的小册子,分送给队员,请他们也向游客介绍。
一天上午11点多,正遇周孝立执勤,一位美国青年上前询问:“老先生,工艺美术商店怎么走?”美国青年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却对道路一片茫然。周孝立知道工艺美术商店从南京西路搬到了黄河路,并不好找。他便说:“我带你去吧”。一路上,美国青年表示,自己想买一些刺绣工艺品,送给朋友作礼物。到了商店,周孝立陪他上楼,营业员拿出几样工艺品给他们看,两人都觉得选择性太小。美国青年颇犹豫。周孝立拉他到旁边,告诉他自己曾在南翔古镇见过类似的绣品,挑选余地很大,还可定做,不如去那里看看。美国青年点头称好,但却不知怎么走。
周孝立带他走到晋元路,告知有一条公交线直达南翔,又请驾驶员帮忙,到站、回程都替他留意。一切交代清楚,周孝立留下手机号码,才返身回家。
第二天一大早,手机响起。“MR.周,昨天太感谢你,我要的东西都买到了。我想请您喝杯咖啡,再请您帮我解释一下刺绣上的字是什么意思。”周孝立欣然答应,与美国青年相约,“喝咖啡我很喜欢,不过必须要AA制。”那天,一老一少,一中一美,在咖啡馆度过了美妙的下午。
周孝立说:“人家对我说一声,‘你们上海人真好!’我心里实在欢喜得不得了。”
绝不要别人的一点好处
“别看指路事情小,我也从中吸取了不少教训。”一次,一位老人在南京路上内急,找到了“文明指路队”。周孝立告诉他,市百一店二楼,楼梯右转就有厕所。谁知,厕所内只设一个坐便器,其他均为蹲式,老人关节不好,蹲不下去,弄了一身脏。老人下楼后,将苦恼说了出来。周孝立从此长了心眼,每天散步时多出一道功课。“要指路,就要对这里了如指掌,能解决游客更多的问题。”他拉着爱人跑遍了南京路上大大小小的商场,记录下洗手间的布局和设施,“这样针对不同的人群,可以详细告知,不会再出以前的状况了。”
多年的指路,周孝立用实际行动,感染了许多人,也实践了当年的决心。周孝立的家中,至今有一张10元人民币,也是他16年来唯一一次收到的“带路费”。那次,3位沈阳游客要找置地广场,周孝立热心带路,并沿路介绍了一些大楼。到了商场门外,其中一位游客硬在周孝立的口袋里塞了10元钱,说“我们那里都要给带路费的”。周孝立坚决不肯收,人家坚决要给。“推来推去太难看,我从口袋里掏出一张10元,放到他手里,说一句,你给我一张10块,我也给你一张,我们各自留作纪念。转身就走。”沈阳游客赶上来,激动地说:“老先生,没想到,你们上海人太好了!”
“我的原则是,绝不要别人的一点好处。别人给我一支外地烟,我总要敬他们一支上海烟;别人要请我吃饭,我就说自己要上班。”
退休16年,周孝立依然风度翩翩,儒雅大方,走在路上,看不出一点老态。他说:“指路是举手之劳,带路是锻炼身体,我喜欢这种人与人相互信任的感觉,这是我幸福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