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后上海作家再拿茅盾文学奖 “上海爷叔”金宇澄沪语写作结出“繁花”
 
 
 
 
 
 
 
 
 
 
 
 
 
 
 《繁花》是金宇澄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最初是网络连载的即兴创作,引发关注后整理出版,各种奖项也接踵而来。而这部作品最大的特色是,用上海方言的思维写作。 
 
 
 
   
 金宇澄   
作家
用我的母语思维,它的力量非常大,而且我写得非常愉快。关于小说创作,我觉得要有个性,要有辨识度,要跟别人不一样,就这么简单。
 
 当然,为了不给读者带来阅读障碍,小说出版前,金宇澄作了不少修改,用大量的短句营造沪语的氛围和韵味。 
   
 赵丽宏   
作家
这个小说其实还是揉和了普通话,但是这个确实是上海韵味的一部小说。
 
 
   
 程德培   
文学评论家
王安忆以后,上海很长时间没有什么作品获奖,金宇澄是这么长时间以来出现的"奇观"。
 
 
 
 
 
 
一部《繁花》,潜藏着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少年旧梦,也暗涌着九十年代的声色犬马。今年2月,对"上海故事"念念不忘的王家卫宣布,将要开拍《繁花》。
 
 
   
 王家卫   
导演
《繁花》对我来说,就是上海的清明上河图;所以,这个电影必须要代表上海的精气神。
 
 
   
 金宇澄 
 
作家
一本书的容量非常大,电影只有2小时,究竟是怎么来取舍,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沟通。
 
 
 电影《繁花》何时上映?上海腔调怎样展现?目前,"选角"正在进行中,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走进金宇澄在上海作协的办公室,他说,这里是他的"大书房",到处是书,到处是小说来稿。作为作家和文学编辑,金宇澄说,即使是下班后,他也喜欢在这里慢慢咀嚼文字。
 
 
   
 金宇澄   
作家
现在主要还是看小说稿,其他就是乱翻书,我就是一个"看杂书"的人。
 
 在这间"大书房",他敲打键盘写出了《繁花》里的吴侬软语,又狠狠地把初稿改了20次! 
   
 金宇澄   
作家
像一个老太太生了一个小孩一样,肯定有点不正常,肯定要拼命"打扮"。
因《繁花》而成名,因成名而为名所累。金宇澄说,只有回到"大书房",他才有舒服的归属感。
 
 
 
 
上海广播电视台记者 章海燕 王祈 报道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