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拘留所推矛盾化解机制 拆除被拘人员心理"炸弹"

05.09.2014  08:34
  据《劳动报》报道,因为心结没有打开,进了拘留所的被拘人员,往往刚走出高墙又会因为矛盾升级而再度犯错。记者昨天了解到,申城目前正在全市推广拘留所矛盾化解机制,通过在所内配备心理咨询、社工等“老娘舅”,主动帮助被拘人员化解矛盾隐患,拆除心理“炸弹”。

  老沈和小王都是个体修车人员,主要服务对象是往来市区与洋山港区的集卡司机。不久前的一个傍晚,司机阿东发现自己驾驶的集卡车轮胎坏了,于是就来到了附近修车摊准备修理。此时,老沈和小王同时发现了这单上门生意。

  “同行是冤家”,为了抢这单生意,一开始两人都称是自己先和阿东打的招呼,随后又相互压价,再发展到恶言相向,最终演变成“全武行”。路人见状报了警,当事人都进了派出所处理。互有伤势的老沈和小王分别被公安机关依法处以行政拘留。

  两人进了浦东新区拘留所后就矛盾重重。在日常谈心教育过程中,民警发现了两人始终存在心结,并扬言出去后要找对方“麻烦”。这样下去,即便完成了拘役期,一旦跨出高墙大门,矛盾很有可能会再度升级。为此,浦东拘留所分别对他们开展了明事理知对错的单独谈话教育,并安排社工心理咨询师开展心理疏导,使两人明白了“冤家宜解不宜结、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

  最终,在拘留所矛盾调解工作室内,两人面对面吐露了心声,签下一份矛盾化解协议书后,握手言和。现在,虽然两人还都干着老本行,早已冰释前嫌,各自做着生意。

  像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申城拘留所内上演。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市正在试点拘留所矛盾化解机制,每年通过所内“老娘舅”化解的矛盾案例达360余起。作为全市比较大的拘留所,浦东新区拘留所占据的比例达到一半左右,今年以来化解量为154起,成功率达81%。记者了解到,包括“打架斗殴”、“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债务纠纷”等都被涵盖其中,民警在初步掌握相关情况后,填写矛盾化解流转表转交拘区。至拘押阶段,民警接受收拘矛盾化解流转表,开展谈话教育深入发现问题,进行评估,确认有化解条件的,基于在押人员自愿申请的基础,由专职化解矛盾的联络员介入。化解方式也从传统的说理式疏导化解、亲情式教育感化,逐步扩大到朋友式相互帮教、请进走出式帮教等。

  可以说,多化解一个矛盾,就多排除一枚定时炸弹。拘留所内的“老娘舅”也从民警扩容到了社工、心理咨询师、司法局、法院等多领域。在浦东拘留所,就有2名社工常驻开展心理咨询,做到所内外无缝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