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广场舞大妈变为群文新力量
“本来担心大妈不会用智能手机投票,特地把投票期从一周延长到20天。谁料到平台上线测试了2小时,有近2000人次参与。投票第二天,电话还络绎不绝,投诉有人作弊。”“优值供杯”广场舞大赛主办方连夜修补漏洞、更新投票系统,比赛最后定格在18万票,每张选票都来自一个真实ID(网络地址)。“如果不及时修补漏洞,最终票数会超过100万。”
大妈雇人为自己的参赛团队刷票,这是近日发生在闵行区广场舞大赛中的一段小插曲。闵行区文广局局长杨继桢感慨,“唯恐名次落后,广场舞大妈也是要面子的。这件事坚定了我一个观念,如果管理广场舞转变思路,可以变负为正,政府要做有智慧的老娘舅。”
主办方派小分队拍摄参赛队伍
去年起,闵行区把改造全区100个市民文化广场列为政府实事项目,目的在完善硬件设施的基础上,逐步植入广场文化活动软性管理元素。这次广场舞大赛正是100个市民文化广场改造完成后首次全区性广场文化活动。闵行区有2000支广场舞团队,闯入初赛团队有67支1500人。大赛没有实体舞台,主办方派出拍摄小分队,分赴全区13个镇(街道、工业区)为团队摄制参赛作品,上传网站微信投票。这一方式减少定点比赛开支,降低大规模比赛带来的噪音,录像资料也可以留下美好记忆。
公司出纳罗欣带领航华罗欣舞蹈队、闵行区“舞动青春”舞蹈队两队,均闯入大赛前十名。她笑言,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在微信朋友圈呼吁投票。在接受采访时,她以参加区群艺馆舞蹈班为荣,“班上都是各街镇广场舞带头人,有几个舞种要考试,择优录取。老师不仅教最新动作,还常提醒我们,广场跳舞扰民不算本事。”
如今,各广场每年根据考核分数,向区、镇两级文化部门申请,为广场文化团队分层、分类、有梯度输送文化服务,包括艺术培训、文化活动观摩等。考核得分在90分以上,才能成为五星广场团队,有更多展示机会。“优值供”广场舞大赛获奖团队,还有机会参加10月上海国际艺术节群文活动闵行区开幕式,而罗欣这样的积极分子则成为上下沟通的黏合剂,“大妈也有荣誉感,渴望在更大舞台上亮相。只要说音量太大影响年终考评,大妈就很在意了。”
广场立柱公示各舞种活动时间
组织团队参赛,新虹街道居委书记曹月娟就体会到大妈的热情,“按照规定,每个团队20个人参赛,结果32个人买好演出服,要求一起拍摄。”像所有社区基层干部一样,曹月娟也为广场舞管理操碎了心。她负责的黄桦路步行街广场,由步行路改造而来,灯光设备不足。舞蹈队最多时有近千人,自带灯光,常被投诉。争执激烈时,居民从楼上往下泼水。100个广场改建后,统一设立太阳能灯,节能环保,时间可控,准时熄灯,规范夜间活动时间。曹月娟欣赏灯的细节,“灯光是橘红色,比较柔和,没有光污染。”
罗欣对100个广场配置的便携式户外拉杆电瓶音响赞不绝口,可充电,避免乱拉电线,“以前跳舞喜欢音响声大,气氛好,恨不得多装几个喇叭。现在伴奏声调到自己能听到就好。”100个广场改造后,配备音响音量控制在75分贝以下,周边居民的意见大大减少。
曹月娟、罗欣都是新成立的闵行区市民文化广场管理协会吸纳的成员。协会由基层文化单位工作人员、相关居委及物业工作人员、广场文化团队代表、热心居民、志愿者组成。闵行区文广局前后召开12次意见征询会,全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群众、团队代表等一起制定规则,保障可操作性、权威性和认可度。协会为居民提供有效的投诉渠道,为舞蹈队排忧解难,化解团队间的纷争。
活动场地争执一直是导火索。100个广场新增形象标识立柱,供张贴信息和海报。各团队通过协会沟通将活动时刻表贴在立柱上,杜绝抢位。“五点三刻到六点半广场舞,六点半健身操,七点半到八点半交谊舞。八点半所有活动停止。”罗欣不假思索地报出自己所在广场活动表。
文化管理部门尝试“管放结合”
从一个最传统的群文活动形式,到线上线下“争分夺秒”网络黑客之战,从广场大妈自娱自乐,到数十万市民关注,这是闵行区文广局在文化建设中角色定位的探索与实践。杨继祯表示,作为基层文化管理部门,从台前退到幕后,从“什么都管、亲历亲为”到“管放结合”,在把握发展方向、制定发展策略的前提下,让出更多舞台和空间给各类社会力量。
冠名广场舞大赛的优值供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是新成立的电商企业,主营社区绿色食品,受众就是参与广场活动的大妈们。项目负责人林森表示,没想到大妈热情如此高涨,有的团队为了拉票还印了二维码,在社区分发传单。短短20天里,赛事官微关注用户超过3万人。
对林森和优值供来说,大妈是目标客户,是资源而非负担。闵行区文广局考虑要把广场舞大妈转变为群众文化新资源。在广场硬件改造基础上,建立管理协会,吸纳物业、居民代表、大妈参与,有效化解资源与需求、管与被管、广场舞大妈与周边居民、团队与团队等各种矛盾。
杨继桢表示:“有了大妈这支家庭核心力量加盟,今后组织群文活动、推出文化服务新举措,效率更高了。”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