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得未来的战略抉择 上海全面推进全球科创中心建设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成为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进步的强大引领,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
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善于突破。上海如何在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走在全国前头,走到世界前列,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
方位图
“勇于走在全国前头,走到世界前列”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是新形势下中央对上海的新要求、新定位,也是上海突破自身发展瓶颈、重构发展动力的根本举措。”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表示。
今年初,上海将“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列为市委“一号课题”,成立重点调研课题组,由韩正任组长,上海市市长杨雄和市委副书记应勇任副组长。在深入政府各部门、区县、园区、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密集调研后,有关“全球科创中心”的轮廓逐渐清晰:努力把上海建设成为世界创新人才、机构和资本等要素的集聚地、全球创新网络的枢纽地、重大科技成果和产业的策源地,进而跻身全球重要的创新城市行列。
路线图
长达近一年的调研和讨论,为“一号课题”绘制了这样一张路线图:
——体制机制方面,核心是“放”。“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创新的活力和动力不是靠管出来的、不是靠政府的计划排出来的、不是靠财政资金扶持出来的。”韩正一针见血地指出。
——人才政策方面,关键是“聚”。只有让各类人才近悦远来,上海才能建成创新创业的人才高地。——创新环境方面,重点是“优”。创新环境的组成,包括财税、金融和法治等多个方面,上海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
——前瞻布局方面,抓手是“谋”。上海有基础、有能力,可以形成合力实现突破的重大创新工程和项目,超前谋划承担战略任务的“四梁八柱”。
“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离不开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环境。”上海市委副书记应勇指出,要聚焦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人才集聚发展、重大创新举措和创新土壤培植,狠抓落实。
施工图
“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全方位系统创新”
“科技创新不只是科学技术领域的创新,而应该是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全方位的系统创新。”上海市市长杨雄说:“必须针对主要瓶颈和矛盾,在科研管理和产学研的组织机制、运作机制、商业模式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
以政府改革为先。必须下决心改变政府前置审批过多、多头管理突出的现象。
以企业创新为主。未来上海将加大普惠性的研发支持政策力度,落实包括天使投资、种子基金在内的税收支持政策。
以人才建设为本。未来,上海将完善居住证积分、居住证转办户口、直接落户的人才引进政策、引才聚才机制。
以市场导向为重。上海将下放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凡不涉及国家安全和重大公共利益的科技成果,主管部门不再审批或备案。
——到2020年,形成科技创新中心的基本框架体系;到2030年,形成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
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历次关口,上海都勇立潮头。当创新驱动的号角在全国吹响,上海,再次承担了率先出发的历史重任!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