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涌现大批知识型技术型劳模和先进工作者创新
原标题:专利奖项成倍增长,申城涌现大批知识型技术型劳模和先进工作者创新:新时代劳模的闪亮新特质
昨天,本市135位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代表从北京载誉归来。
昨天下午,100多名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从北京载誉归来。今天,上海市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世博中心举行,对1000多名市劳模、全国劳模和各级先进工作者进行表彰。
新时代的劳模,有啥新特点?来自市劳动模范评选委员会办公室的数据显示,这些劳模和先进工作者中,有137人获个人专利1785项,比上届增长317%;143人获市级科技进步奖569项,比上届增长189%;53人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93项,比上届增长182%。“如今当劳模,不再代表着脏苦累。创新,成为许多劳模身上闪亮的新特质。”市评模办一位“老法师”,一语道出其中关键。
农民工成长为技改专家
今年,本市农民工劳模的比例成倍提高,比如,全国劳模中农民工达到了12名,是上届的4倍。更令人欣喜的是,这些农民工劳模在技术、学历、成果等方面“硕果累累”,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特点明显。
30岁的全国劳模胡振球,就是一名从农民工成长起来的技改专家。当初,刚进上海神舟汽车节能环保有限公司时,胡振球甚至看不懂图纸,但他怀着“当工人就要当一名好工人”的纯朴理想,时常缠着师傅讲解图纸,一有空闲就坐下来“啃书”,凭借着惊人毅力、执着追求,在技术革新领域迅速成长。几年来,他已完成技术革新50多项、技术攻关10多项,并获得7项发明专利。他改进的“吸尘车整车预装工装”,使每台车工时从原来的3天减少至1天,整车装配合格率达98%以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深受一线工人欢迎。仅这一项技术革新,平均每年为企业节约成本560多万元。
这并非个例。张彦,是一名伴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成长起来的“80后”高级技师。在普通的操作司机岗位上刻苦钻研,已成长为当今世界上驾驶集装箱桥吊速度最快的人,迄今四次刷新集装箱桥吊单机作业效率世界纪录。他还带头组织司机开展技术攻关,总结提炼先进操作法,“张彦操作口袋书”在员工中推广。
不断创新服务社会民生
社会民生领域也同样不乏创新,不少劳模通过各种创新,实现了改善民生、造福百姓。
作为中国互联网教育的先行者和倡导者之一,唐红浙较早就在“互联网+”领域展开创业,期望改善教育资源的不公平。他带领团队打造出首个社区外语学习平台——“沪江网校”,开创了互联网学习新模式,满足了山区学生的求学需求,更改善了市民的学习模式。
42岁的伏晴艳,是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总工程师。作为大气监测科研领军人,她勇于自主创新,主动承接PM2.5国家标准、规范的制定,创新研发监测技术方法体系,为国家PM2.5监测方法的确定提供了确实可靠的数据支持,推动上海成为全国第一批向社会实时发布PM2.5监测数据的城市。作为项目技术负责人,她带领团队打造了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信息共享及联合会商平台,在国内首次实现了跨省市、跨部门的城市群大气联合观测,启动了区域空气污染预警联动。
让“中国制造”扬威国际
不少劳模还通过多年埋头创新,在多个领域让“中国制造”站到国际前沿。
现为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技术中心设计部总监的邵景峰,从事汽车造型设计工作16年,逐渐从合资品牌上海大众的设计师成长为国内自主品牌上汽设计的带头人。他1999年加入上海大众,此间主导了LAVIDA朗逸等众多车型的设计工作,在市场上获得重大成功。2011年起,他投身于自主品牌的建设事业,连续在国际A级车展上推出MGICON概念车、MGCS概念车、荣威W6概念车等作品。
谭祥升,常年驻守在ARJ21飞机试飞现场,主持大侧风、高温高湿和高寒试飞三大攻坚战,在12级以上大风、零上40摄氏度高温和零下40摄氏度严寒的极端天气条件下,获得了一整套试验试飞数据,确保了任务的圆满完成。他主持编写《ARJ21—700飞机试飞工作手册》,为ARJ21—700飞机适航取证作出了杰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