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交通之志,做民族脊梁

22.07.2015  17:06

7月10日至7月17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就业服务和职业发展中心主任侯士兵带队、就业中心与化学化工学院牵头组织,会同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物理系四个院系二十多位研究生组成的研究生实践团赴四川绵阳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科技实践活动。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是以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为主的综合性科研生产机构,为国务院直属单位,科研基地主体坐落在四川绵阳涪江之畔,是一座建筑规模宏大、设施齐全、文明美丽的现代化科学城。为加深交大师生对国家重点单位的认识、增强自身的专业认同感和使命感,引导优秀的交大毕业生投身国防建设、拓展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就业中心的大力支持及化学化工学院学工办的精心组织下,为期一周的实践活动开展,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颇深、不虚此行”。

铸国防基石,做民族脊梁

13日上午,团队成员们在中物院通过简短的宣传片《脊梁》,了解到“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及中物院“铸国防基石,做民族脊梁”的核心价值观,深切感受到建设中国特色核武器科学事业的重要性。

中物院人教部处长李科致辞,他对同学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近两年的招聘情况。中物院科技委副主任汪小琳教授给大家作了核武器科学技术与工程的报告,使同学们深入了解当前我国核武器事业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未来将面临的挑战。报告结束后,同学们踊跃提问,与汪小琳积极交流。

下午,团队参观了科学技术馆,领略了中物院的院士风采,对老一辈科学工作者为国家核事业奉献终生的精神感到深深的敬佩。大家还参观了激光原型等科学装置,均为之赞叹。

14日上午,国家第一批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崔旭东教授给大家作了主题为“青春之约”的报告。崔旭东针对“科研是什么,为什么要做科研,怎么做科研,科研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等问题作了全面的分析及解答。崔旭东教授报告中提到的“学会选择、感谢、分享,谦卑、努力拼搏,赴好自己的青春之约”等话语使同学们受益匪浅。人教处吴老师则对中物院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以及战略科技布局向同学们作了简要介绍。

14日下午至17日,不同专业的同学们到不同的研究所进行就业实践及学术交流,通过与各领域专家及技术人员的面对面交流及参观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切身感受科研的奥秘。

团队通过中物院相关负责人的联系和引荐,参观多个研究所和研究科室,年轻学子与中物院的业界前辈分享交流了科研领域的所思所得,这是上海交大与中物院交流合作的再次尝试,也将打开交大人为中物院、为国防事业奉献的新篇章。

思源致远,不辜负青春期许

如果所有土地都连在一起,走上一生只为拥抱你”,这句歌词是在中物院工作的交大人最真实的写照。上海交通大学历史上培养了陈能宽、王方定、何祚庥等一大批卓越校友,在中物院期间,同学们走访了目前在中物院工作的年轻交大人。

在中物院某所工作的小雷是交大毕业的博士,“在进入中物院之前,我就想在上海随便找一个工作”。但因为他的专业方向是中物院非常具有优势的核物理方向,2013年毕业后,小雷放弃了上海的就业机会,毅然来到了中物院。“是中物院给我打开了更加广阔的舞台,这是一个做科研非常严谨并且拥有非常优越的科研条件的地方。也许上海的确有更加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但这里却给了我更加丰满的科研世界,站在中物院的平台上,我才知道自己有这么大的潜力。”在谈及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时,小雷希望“能够站在中物院的肩膀上,在看到更大世界的同时,回馈更多给我们的国家”。

从1958年承载国家重大使命起,就有无数的科学家、工程师为之奉献终生,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中物院人在传承文化内核的同时,也吸引了大批优秀学子,小于就是其中一员。他2011年硕士毕业后到中物院某所工作,同时还把自己的女朋友也“带到了”中物院。从最开始的导师引荐到现在的项目负责人,伴随职业神圣感和荣誉感的同时,工作科研上的压力也很大。“从开始的一周一汇报,到慢慢的半月一汇报,到现在项目终于走向稳定,一个月一汇报”,每次进步的背后都万分艰辛,而这些艰辛的背后则是坚韧不拔的品质,“还好学校曾经教导的勇于承担和坚韧不拔的品质让我坚持了下来”。

在“国家计划单列”的光环下,每一个中物院人都显得格外朴素踏实,无论是走访过程中每个研究所为团队进行讲解的学长,还是在台上作报告的“国家千人计划”的教授,他们身上那种磨砺之后的品质让所有走访同学都感到一种无以伦比的力量。最伟大的事业里是如水一般的人生,他们用“至善之功、至谦之德、至大之量、至柔至刚”铸造属于他们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