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一轮创业扶持政策鼓励支持"青年大学生创业"
东方网1月16日消息:“获得千万级投资、在上海设2500家门店……”凭借光鲜的创业成绩,34岁的黄海伟在第四届上海十佳创业新秀评选中名列十强。然而,就在一年前,他的公司只有“两把椅子两个人,应聘者看到寒酸的办公场所,摇头便走”。幸而得到虹口就业促进中心的帮助,他们最终在虹口生根发芽。
许许多多个“黄海伟”在申城涌现,“创新之城、创业之都”正成为现实。通过实施前两轮“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三年行动计划”,本市创业环境得到持续优化,创业活动日趋活跃,“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的工作机制和良好氛围已初步形成。
不久前,第三轮创业行动启动实施。全市将开展创业教育培训10万人,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达到80家,帮扶引领创业3万人,其中青年大学生不少于2万人,创业带动就业20万人。
创业服务细致入微
“我们是2014年7月注册成立的,刚开始不是注册在虹口,几乎没有任何人关注,办公室里就借了朋友公司的两把椅子,开始创业。”回忆起创业初期的艰难岁月,黄海伟很感激虹口区,他四处寻觅适合自己的创业空间,最后看中了大柏树区域的1876老站创意园。获悉黄海伟想要“搬家”的想法后,虹口就业促进中心创业指导处工作人员便开始上门服务,为他讲解各种创业扶持政策,并为他办理了公司房租补贴等一系列创业扶持手续,这种跨前一步支持创业者的实际行动,让黄海伟非常感动,最终落户虹口。
为了让创业者们在创业初期顺利发展,本市各就业促进部门构筑起了“创业生态圈”,从为初创者提供创业技巧指导、创业载体服务、推荐投资机构,到为创业人才提供各类民生政策信息、法律咨询服务以及对初创企业进行产业扶持,一系列细致入微的服务,让不少初创者都感到温暖和力量,取得的成绩也远超预定目标。2009年至2014年,全市实现创业教育和培训17.1万人,目标数14万人;创建创业型城区12个,目标数9个;帮助成功创业7.1万人,目标数6万人;创业带动就业59.7万人,目标数40万人。
创业氛围日趋活跃
许多人明显感觉到,本市创业的氛围日趋活跃。2014年,上海整体创业活动率为10.4%,即每100名16至65周岁的市民中从事工商创业活动的人数超过10人,而2009年的数字为7.5%。其中,35岁以下青年大学生已成为创业最为活跃的人群,创业活动率高达12.2%,已成为上海创业的主力军。从未来创业意向来看,2014年,上海意向创业活动率达13.2%,即每100名16至65周岁的市民中在未来一年内正在筹备创业或为创业做准备的人数超过13个人。这项指标多年来一直处于10%以上的高活跃度,表明上海未来创业潜力巨大。
同时,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显著发挥。创业状况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上海每位创业者平均可以创造8个就业机会,比2009年5.1个就业机会有明显提高,创业带动就业的效果持续增强,为确保上海总体就业形势稳定发挥重要作用。有分析认为,互联网和新技术的带动,使得青年人成为创业主体,以前夫妻俩开个小吃店之类的生存型创业,已经不是主流,取而代之的,是内生动力更为强劲的机会型、竞争型和创新型。
创业新政吸引人才
“青年人是创业的主力军,为此,我们确定了两个工作重点,即重点鼓励和支持青年大学生创业和初创期创业,重点引导和推动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服务载体发展。”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张岚介绍,在健全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政策体系方面,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推出了“6+6”的创业扶持政策措施,包括6条创业新政和6条完善政策。6条创业新政具体包括:人才引进居住证积分政策、初创期创业社会保险费补贴政策、优秀创业项目奖励政策、电商创业融资支持政策、创业孵化基地补贴政策、高校创业指导站经费补贴政策。
以人才引进居住证积分政策为例,对符合一定条件的创业人才及其核心团队,直接赋予居住证积分标准分值;对经由市场主体评价且符合一定条件的创业人才及其核心团队,居住证转办户籍年限可由7年缩短为3至5年;对获得一定规模风险投资的创业人才及其核心团队,予以直接入户引进。
“对创业者而言,‘居转户’年限缩短,获得一定投资额股东可优先转沪籍,这些政策吸引力很大。”上海激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罗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