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法治宣传强品牌 建设法治文化新载体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法治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为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列为重点任务之一,强调“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围绕这一要求,静安区创新法治宣传教育方式,打造了“绎法空间”法治宣传教育品牌项目,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法治实践活动,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充分发挥法治宣传教育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职能作用。
一、“绎法空间”项目介绍
“绎法空间”意为“演绎法律的空间”,肇始于2012年7月,是静安区司法局、区法宣办针对区内楼宇白领群体规模大、法律意识强、法治文化需求高的特点,以“法律进楼宇”为突破口,推出了“绎法空间”白领法治宣传项目,对创新法宣工作进行了大胆尝试。通过三年运作,“绎法空间”已形成了以实体空间维度、虚拟空间维度、文化空间维度为主体的 “三维空间” ,其中实体空间以线下活动为主导,将宣讲、座谈、咨询及法治观影、密室逃生等主题活动策划囊括其中;虚拟空间以微博微信为平台,开发出了微直播、微讨论、法律知识网络月月赛等线上活动;文化空间是将法治文化通过各类产品融入市民生活,如绎法宝宝吉祥物、法治四格漫画和瓷板画、《老有说法》书籍和话剧、微电影等。
立足于这“三维空间”,“绎法空间”项目通过白领法谭、绎法空间微信、静安法宣空间微博、绎法院线、绎法画苑、绎法舞台、绎法电波等七个子项目对“三维空间”进行了系统地解读与阐释,形成了 “七度空间” ,通过法治实践活动展示法治文化,通过法治文化感染人,形成法治观念,深化法治宣传教育的效果。
二、“绎法空间”项目的主体内容
(一)以线下实体活动为先导
虽然宣传媒体发展日新月异,但是体验式宣传依旧占据重要地位,并且对于形式和内容的要求越来越高,针对性也越来越强。有基于此,我们以区内最活跃的人群为重点,通过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形式,引入了社会组织承接“白领法谭”项目,丰富了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的主体。项目针对我区高端商务白领集聚的优势,结合白领的特点,组织开展了“护法之旅”密室逃生比赛、“法治静安”定向越野赛、中高端管理人才法律座谈会等系列活动,紧扣白领需求和法宣工作重点,并将法治文化融入其中,增强法治实践的参与性,吸引了不同层次的白领人群积极参加活动,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效果。
在“绎法画苑”项目中,我们秉持法治宣传要“从娃娃抓起”理念,牢牢抓住青少年群体,与区教育局合作举办了“我眼中的法”少年儿童绘画大赛,至今已连续举办两届,取得了强烈反响,在静安区中、小学生中掀起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热潮。两届的比赛共收到来自31家幼儿园和中小学校的少儿绘画作品共计400余幅,包括蜡笔画、水彩画、水粉画、油画等多种绘画形式,主题涉及禁毒、交通安全、食品卫生、校园安全等多个方面,孩子通过天真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展现出了他们眼中“法”。针对社区,我们连续三年开展了静安区社区法治文化艺术节,并从2014年起将范围扩大至在全区各单位的工作人员,为在静安区工作生活的市民们奉上了一顿法治文化的盛宴。
(二)以全媒体传播为抓手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静安法治宣传的阵地也在不断地扩展。2014年,我区建立了“绎法空间”的官方微博和微信平台,将宣传阵地拓展到了新媒体领域。截至2015年7月,“绎法空间”微博已向公众推送600余条法律信息,微博粉丝6600余人;“绎法空间”微信已向公众推送45期法治相关信息,微信粉丝增加至800人左右,品牌集聚效应明显。除了常规推送以外,我们还借助微博、微信平台开展一系列活动,如旅游法专题和劳动法专题网络普法宣传、法律知识月月赛等。
作为针对性更强的微信平台,自2014年7月起,“绎法空间”每月组织知名专家、学者和律师就近期发生的法治热点开展讨论,为静安区的依法治区工作建言献策。至今已经开展了10次讨论,所涉及的话题包括 “食品安全问题”、“律政剧探讨”、“十八届四中全会”、“东方之星游轮沉没事件”、“南大简称争夺”等,跟紧社会时事热点,取得了良好的反响,激发了“绎法空间”微信群的活力,为法治宣传的新途径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在运用新媒体的同时,继续发挥传统媒体的法治宣传作用,在《新闻晨报》、《上海法治报》等深具影响力的市级媒体开设“绎法空间”专栏,并积极与《解放日报》、《青年报》等国家级媒体开展合作,全方位扩大静安“绎法空间”法治宣传教育品牌的影响力。
(三)以弘扬法治精神为主线
法治精神是法治之魂。“绎法空间”的目标就是要通过法治文化的培育将法治精神融入人们生活,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法治宣传教育的效果。围绕法治文化这一重点,2014年,我们启动了“绎法电波”项目,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AM990频道《蔚兰晨曲》节目合作,针对老年人群体开辟了“绎法空间”法律故事栏目,在社会上获得强烈反响,不少听众来信来电表示节目很贴近他们生活,增强了依法维护权益的意识。同时,我们也将整年播出的100个法律故事汇编成书——《老有说法》并正式出版,受到了各方好评。
去年,我们还打造了“绎法舞台”这一崭新项目,与专业的演艺公司合作,将法治文化与话剧艺术进行跨界结合,推出了多媒体法治话剧——《老有说法》,并创作了主题歌《一样的天空》,于12月4日正式演出,向首个国家宪法日献礼。此台话剧诚邀了著名电台主持人蔚兰老师友情出演,并引入了音乐、灯光、沙画等多媒体元素,打造出了一出以法治为主题、以舞台艺术为手段、以声光电技术为特效文化盛宴,获得各方好评,为推进依法治国、弘扬法治文化、开展法治宣传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除此之外,结合漫画这一新颖的艺术形式,我们继续开展了“绎法空间”法治四格漫画的创作,为法治宣传提供内容,并在市中心100个公交站点进行了法治四格漫画公益广告的投放,效果显著。在宪法宣传周期间,我们还制作了“绎法空间”关于国家宪法日的宣传动画,在我区静安寺下沉式广场、百乐门等地标的大型电子屏进行滚动播放,全面提升了“绎法空间”的品牌影响力。
三、“绎法空间”项目特点
在总结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是印刻在“绎法空间”品牌中的强大基因,正如其所代表的含义——“演绎法律的空间”,这一空间正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三年来,随着项目的不断深入,其品牌效应也不断扩大,内容越来越丰富,成为了静安法治文化的重要品牌载体。总的来说,“绎法空间”显现出了五大特色: 一是形象统一、辨识度高的品牌化运营 。从“绎法宝宝”卡通形象和微信表情的发布运用,到以“绎法”命名的各类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给活动参与者留下深刻印象。 二是深度参与、浸润文化的体验式宣传。 “绎法空间”的各类活动中很好的结合了“文化”与“演绎”,将法律知识与文化剧《老有说法》、知识竞赛、密室逃生等活动融合为一,做到精致、时尚与文化底蕴的有机结合。 三是互有侧重、多方兼顾的分众式覆盖 。区司法局兼顾各类群体开展活动,取得实效,诸如“法律定向越野”、“我眼中的法”少年儿童绘画大赛和AM990广播电台的《蔚兰晨曲》等活动都分别适合不同的人群。 四是以点带面,几何增长的社交化传播 。通过发布法治深度好文让被宣传对象成为我们的宣传力量,主动转发,不断传播。如“绎法空间”的微信虽然建立时间不长,但最高阅读量已经达到了20000人次,充分发挥了良好的法治传播效果。 五是广建平台,购买服务的社会化推进 。在每一个平台中,都活跃着一个个社会组织或社会力量的身影,比如大量的线下活动都是由“白领驿家“、”幸福益站“等社会组织所承接,丰富活动项目内容。
从今年开始,我们将为每年的“绎法空间”项目制定一个特色主题,贯穿全年,形成宣传共振效应,从而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例如,今年我们“绎法空间”的主题是“绎法演艺”,鼓励个人通过表演的方式来演绎法律,并已于上半年开展了“绎法演艺”之我是配音王活动,形式新颖,反响空前,比赛现场人气爆棚,获得了令人欣喜的效果。在今后“绎法空间”工作的开展中,我们将立足原有的经验特色,保持不断创新的理念,将“绎法空间”的品牌文化不断深化,品牌活力不断延续,品牌影响不断增强,绽放出更多的法治文化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