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六院心脏中心首用3D打印技术治疗主动脉瘤

07.08.2015  00:00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心血管外科)励峰教授在世界上首次应用3D打印技术治疗主动脉瘤,成功实施了经胸升主动脉瘤封堵术等高难度手术,标志着该院心脏中心综合诊治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  

据悉,为方便心脏疾病患者就诊,该院于2012年2月调整门诊布局,整合心血管内科与心胸外科为“心血管疾病联合诊疗部”,两科的普通门诊、专题门诊集中在门诊4楼一个诊区,紧邻的是临床心功能室、超声心动图室以及放射科、检验科,硬件的改变为心脏疾病患者提供了更完善便捷舒适的诊疗环境。两年后(2014年11月)该院又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心脏中心,由心内科魏盟教授担任主任、心外科励峰教授为行政副主任,心内科与心外科专家联手协同治疗心脏血管疾病,目前已经开展冠状动脉疾病、心脏瓣膜疾病以及小儿先心病的内科和外科规范诊治,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不仅在该院门诊就诊方便,而且门诊和病房实行一体化管理后,使得门诊、住院以及出院后随访宣教医疗程序环环相扣。  

来自安徽巢湖的袁先生今年44岁,因三周前出现痰中带血丝而来到医院就诊,最初怀疑右前上纵膈占位,住进胸外科病房。入院后进一步检查发现:袁先生的升主动脉有一个直径4公分的血管瘤,需要手术治疗而转入心脏中心。    

据励峰教授介绍,袁先生的瘤体位于升主动脉,直径约4公分,与升主动脉连接处宽约2公分。通常情况下,需要切除升主动脉、置换一段人造血管才能彻底治愈。然而,CT检查发现袁先生主动脉管壁广泛钙化、僵硬,像蛋壳一样。如果实施血管置换,势必要建立体外循环,而在袁先生的主动脉上进行插管操作,极有可能损伤血管壁,造成次级危害,严重威胁袁先生的生命安全。与此同时,袁先生的主动脉瘤还在不断扩大,如果不及时处理,随时会有破裂或形成主动脉夹层的危险。  

作为国内心血管外科界资深专家的励峰教授在心血管外科领域有着20多年丰富的理论和临床经验,曾到美国最著名的两大心脏中心克里夫兰心脏中心(Cleveland Clinic)和梅奥医疗中心(Mayo Clinic)参观学习,他善于吸收国内外最先进的手术理论和方法,并有开拓性工作,2006年在世界上率先开展了室间隔缺损的外科封堵手术,在重症冠脉搭桥,再次瓣膜置换、换瓣术后三尖瓣病变再次手术、主动脉夹层的治疗等复杂心脏大血管疾病的治疗上有丰富的经验,手术成功率高,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励主任善于“打硬仗”,处理高难度病例。如果常规手术无法实施,可不可以采用“非常规”手术呢?有着多年房间隔/室间隔缺损封堵经验的励教授头脑中灵光一闪:可以通过置入封堵器将瘤体与主动脉隔绝,损伤小而效果确切。然而如何置入封堵器则是个难题,尚未有文献报道此类封堵经验。艺高人胆大,励教授决定采用经胸瘤体外穿刺封堵,也就是先打开胸腔,暴露瘤体,直视下通过穿刺导丝将封堵器置放到位,堵住血管壁缺损。但是还有个难题,就是目前没有适用于动脉瘤的商用封堵器。联想到最近很火的3D打印技术,励教授又有了应对之策:首先获取升主动脉的CT三维重建数据,采用3D打印制作瘤体模型,继而根据模型设计合适的封堵器。    

一切准备就绪,手术台上成功显露主动脉瘤之后,通过经食道超声确定瘤体、瘤颈与升主动脉的关系,励教授娴熟地将穿刺导丝放置到位,轻拉导丝尾部的细线,封堵器撑开并严密地隔绝了动脉瘤与升主动脉的血流通路。封堵器在瘤体内将形成血栓机化,进一步降低瘤体破裂出血的风险。励教授说,整个封堵过程仅耗时十余分钟,对心脏射血及主动脉血液流动影响很小,用极小的代价为袁先生带来了最大的安全获益。袁先生术后恢复迅速,复查的心脏彩超和主动脉CT均证实了手术效果。    

据检索,该手术为国内首例,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这次手术的成功,为复杂升主动脉瘤的治疗开拓了新的思路,为国际国内首例病例,更多此类患者将因此获益。”励峰教授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