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情24小时:国外重型战斗机图赏:F-14等

07.09.2015  11:39

国外重型战斗机图赏:F-14 T50 苏-35

   美国F-14战斗机

  F-14( 外号:Tomcat “雄猫”)是根据美国海军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舰队防空和护航的要求,由格鲁曼公司(现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研制的双座超音速多用途重型舰载战斗机,用来替换海军的F-4战斗机。主要执行舰队防御、截击、打击和侦察等任务。

   气动布局

  F-14的气动布局采用NASA60年代后期提出的双发双垂尾变后掠中单翼方案。

  机翼为变后掠中单翼。设计要求是:减少翼载来保证机动能力;用前、后缘空战机动襟翼来改善跨音速机动性;尽量减少停放占用的面积。变后掠机翼外翼段较短,这样就可减轻转轴结构的重量,但增大了罩在中央翼盒上的“翼套”,转轴距机身对称面2.72米。飞行中机翼后掠角的变化范围为20°~68°,由机载设备根据飞行状态自动调节,最大变化速度为7°/秒。也可以由驾驶员手动调节。停放时后掠角最大可达75°以减少占用面积。可动段具有全翼展两段式前缘缝翼和三段式后缘单缝襟翼,在起降和机动飞行时使用。每侧上翼面各有3块扰流板,当后掠角小于57°时自动接通,用于辅助横侧操纵和着舰时减速用。为控制机翼后掠角变化时压力中心移动提供俯仰配平升力和降低翼载荷,在机翼固定段前缘设计了可动前置扇翼,最大转动角为15°。

  F-14的机头微微下倾,有利于飞行员的视界。座舱前后纵列布置,飞行员在前,雷达截获官(RIO-Radar Intercept Officer)在后,机背以小角度向后延伸,然后再和主机身平行融合。机身两侧进气,采用当时流行的斜切矩形进气口二元进气道以提高大迎角性能。从侧面看,F-14的机身好像是一个拉直了的S字,再加上独特的翼套与可后掠变翼构成了其主要外形。

   结构特点

  在结构上采用了先进的结构型式,广泛使用钛合金,部分采用硼复合材料,获得较高了的强度重量比。机体结构中有25%的钛合金、15%的钢、36%的铝合金、还有4%的非金属材料和20%的复合材料。

  机身全金属半硬壳式结构,采用机械加工框架,钛合金主梁及轻合金应力蒙皮。前机身由机头和座舱组成,停机时机头罩可向上折起。中机身是简单的盒形结构可贮油。后机身从前至后变薄,尾部装外伸的排油管。后机身上下还有减速板,上一下二,在剧烈俯冲和发射导弹时打开,着陆时下减速板锁死。

  由于采用了可变后掠翼,雄猫载机背部有着结构复杂的箱形结构——翼盒。翼盒两端容纳可变翼翼根转轴,为了使翼盒重量尽可轻而又不应影响强度,格鲁曼采用高强度轻重量的钛合金来制造,由于钛合金使用常规方法无法焊接,为此还发展了真空电子束焊接技术。除了承力外,翼盒也构成了一个整体油箱。雄猫的雷达罩与与机腹蒙皮处使用了复合材料,水平尾翼结构上首次采用硼纤维/环氧基复合材料,有更大的抗疲劳强度。

  尾翼由双垂尾和可差动的全动平尾组成。平尾的偏转角为+15°~-35°,差动平尾起副翼的作用。垂直安定面与后机身的钢质加强框连接。方向舵也采用蜂窝增强的化学铣切合金蒙皮。

  起落架可收放前三点式,和A-6攻击机相同。主起落架向前收起时机轮转90°收入发动机进气道下部,前起落架向前收入机身舱内。机轮为无内胎轮胎,内充氮气。双轮式前起落架的撑杆用作弹射起飞时的挂钩。着舰钩装在后机身下面的整流罩内。从1981年春开始用古德伊尔公司的碳刹车装置取代了原先采用钢刹车装置,进一步减轻了重量。

   武器系统

  F-14的主要作战任务有:护航,在一定空载夺取并保持制空权,驱逐敌战斗机,保护已方的攻击力量;舰队防空,能在距舰队160-320公里的空域巡逻2小时或从航母甲板弹射起飞执行截击任务;遮断和近距支援等。

  截击时,外部挂架可以挂6枚AIM-7E/F导弹加4枚AIM-9G/H“响尾蛇”空空导弹,或者挂6枚AIM-54A“不死鸟”远距空空导弹加2枚“响尾蛇”导弹。对地攻击时可挂14颗MK82炸弹或者挂其它武器。

  F-14武器包括1门M61A1“火神”20毫米六管机炮,备弹675发;

  空空导弹(最多):6枚AIM-7、4枚AIM-9和6枚AIM-54;

  空对地弹药:MK-82、MK-83(4枚)、MK-84(4枚)、MK-20集束炸弹、GBU-10(4枚,激光制导)、GBU-12(激光制导)、GBU-16(4枚,激光制导)、GBU-24(4枚,激光制导)和4枚GBU31联合直接攻击弹药。

  全机的武器外挂点共8个,其中4个位于机身下,每侧机翼固定翼段下各有两个。该机可挂载近程、中程及远程空对空导弹,包括AIM-9、AIM-7和AIM-54。其空对地武器包括“石眼”炸弹和各型CBU集束炸弹。在F-14的空对空导弹中,雷锡昂公司生产的AIM-7“麻雀”是一种中程半主动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射程45公里;洛克希德-马丁/雷锡昂制造的AIM-9“响尾蛇”为近程红外制导空对空导弹,射程8公里;雷锡昂公司制造的AIM-54“不死鸟”则是远程主动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射程150公里。1973年11月,该机在试验中用6枚“不死鸟”击落不同方向、不同高度的6个目标。而且导弹发射后F-14即可立即脱离战场。

  1962年,“不死鸟”AIM-54A开始研制,1972年装备部队,1980年停产。1976年开始研制AIM-54A的改进型—“不死鸟”AIM-54C,用以对付20世纪90年代的空中威胁,1979年交付首批样弹进行发射试验,1982年正式投产。AIM-54C弹长3.96米,弹径380毫米,翼展915毫米,发射重量454公斤,使用高度3万米,最大射程150公里,最大飞行马赫数超过5。导弹主要在数字式电子设备、新的捷联式惯性基准装置、固态收发机和新的目标探测器4个方面进行了改进,使作战性能有了进一步提升。

   性能参数

  性能参数

  机高 4.88米 机长 19.10米

  翼展

  后掠角20° 19.54米

  后掠角68° 11.65米

  后掠角75° 10.15米

  展弦比

  7.28

  机翼面积

  52.50米(52.46米)

  重量数据 空重

  18191千克

  无外挂起飞重量

  26632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

  24948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

  33724千克

  机内燃油重量

  7348千克

  副油箱燃油重量

  1638千克

  最大外挂重量

  6577千克

  最大平飞速度

  2.38M/2484千米

  巡航速度

  741-1019千米/小时

  实用升限

  18290米

  最大航程

  2573公里以上

  最大爬升率

  152米/秒以上

  最小起飞距离

  427米

  最小着舰距离

  884米

  任务半径

  高-中-低攻击剖面

  930公里

  高-低-低-高攻击剖面

  700公里

  载内部燃油,4枚"麻雀"Ⅲ,允许在3050米高度作战2分钟

  725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