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男孩震后性情大变:会突然大喊大叫 或到处乱跑
心理干预小组专家在询问罗东(化名)的情况。记者张萌
原标题:11岁男孩震后性情大变大喊大叫或到处乱跑
心理干预一种更重要的灾后重建
昨天,由6名云南省精神病院专家组成的心理干预小组,再次到鲁甸县医疗机构查看伤员心理状态。每天,心理专家小组要对所有伤员做动态记录,对有心理障碍的伤员做心理干预,帮助他们早日走出阴霾。
看着表弟没了气
女孩30小时不吃不喝
3号下午5点,14岁女孩刘尹被倒塌的房屋压住腿。从废墟里爬出来后,她听到身后废墟里传来表弟的呼救声。刘尹急忙回头把砖块搬开,可是帮助表弟露出头后,再也没有办法拉出他的身子。刘尹只能蹲在一旁,看着渐渐没了气的表弟。
救援力量到达后,刘尹和亲属们住进了鲁甸县恒博医院。地震后,二十几口的一大家子一下没了9个。亲眼看着表弟没了气息的刘尹,一连30多个小时不说话不吃饭,亲人、医生都没辙。
“她一直维持着缄默状态,抗拒把心理显现出来。”心理干预小组的唐岩说。4日,心理干预小组遇见了刘尹,随机将她定为第一例心理干预对象。在病床前,唐岩一直坚持和她说话,有时开导她,有时和她拉拉家常,直到刘尹开口说话,唐岩就开始劝她吃饭,给她找来干净衣服换上,期间再一点一点地开导她。
昨天上午,唐岩巡视到恒博医院后,迫不及待地走到医院一楼左手边的病房里,弯下腰对着坐在病床上的刘尹笑。“今天感觉怎么样?”“好呢。”“吃饭了吗?”“嗯。”尽管刘尹的回答简短,且低着头,但已经开始有了进步。
“从最开始到现在,她已经进步很多了。”唐岩说,在受到极大的打击后,有的人就会陷入不愿和外界交流的状态,比较严重的,就是像刘尹这样的缄默状态,这时就急需专业人员的辅导。
失去家园刘大妈整天痛哭
得知救援官兵受伤更陷入无尽愧疚
刘正凤今年56岁,4日被官兵从废墟里挖出来送进鲁甸县中医院。想起满目疮痍的家,她悲痛不已,整天坐在病床上失声痛哭。
到医院的次日,刘正凤从邻居处得知,一位武警在她们村救援时受伤。刘正凤顿时从失去家园的悲痛中转为更深的愧疚中。“来救我们还受伤了,怎么办,我太对不起他们了。”她反复念叨着。
“只有你好好活着,才是对受伤官兵的最大宽慰。”唐岩在对罗正凤做心理治疗时,一遍又一遍地这样开导她。“现在你唯一能做的,就是要沉下心往前看,乐观积极地活下去。”在唐岩的努力下,罗正凤慢慢有了改观。昨天上午,当心理小组的唐岩、阮冶、杨婷在病房里逐一巡视时,罗正凤一看见3位专家就立刻笑了起来:“以后我不要再哭,我每天都要笑着过,这样才对得起救我们的官兵和你们。”
地震后11岁男孩性情大变
会突然大喊大叫 或到处乱跑
在鲁甸县维芳医院住了4名地震伤者,其中一个平躺在床上的11岁男孩罗东引起心理干预专家的注意。虽然在回答专家问题时表现正常,但罗东的母亲担忧地说:“地震发生后,罗东变了。”
“现在他会突然大喊大叫,要不就是到处乱跑。”罗东的母亲说,自己家是龙头山人,地震时只有儿子在家,结果他在往外跑时,被架子上的碗砸伤了头,后被武警送到县里医治,“以前儿子很乖,从来不会失控。”
此时,罗东将头转向一旁,手里摆弄着玩具,不再愿意回答专家。唐岩观察后认为,罗东不排除有脑创伤伴随的应激精神障碍,需要特别注意。像罗东这样行为反常的情况,是巨大刺激后比较常见的症状,亲属需要特别注意安全,防止出现使自己或他人受伤的情况。
心理干预小组的王维说,在受伤灾民中出现行为反常的情况不在少数,在县人民医院有3个受伤的孩子,一看见穿白大褂的王维,就会尖叫、躲闪。看见针管也躲,甚至不愿让医生给自己换药。
(文中伤员姓名均为化名)
再悲伤也不能在灾民面前哭
面对灾民们的悲伤,医护人员感同身受,有的护士也忍不住偷偷抹眼泪。但心理干预专家组建议,悲伤会传染,会同化,陷入得深了,对灾民的创伤修复有害无益,“我们内心再悲伤,也不应该哭。”
心理干预小组组长、云南省精神病院副院长阮冶说,3日发生地震后,4日一早,心理干预小组就已经在鲁甸县各个收治伤员的医院做起了排查。截至昨日,云南省精神病院昆明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累计对289名伤员心理状况进行分类评估,累计对伤员进行心理干预49人次;对13名地震伤员心理状态进行分级评估;对19名伤员进行心理干预,目前干预效果较好。
明天,6位专家又要开始新一轮排查,灾民的心理随时在波动,动态记录、定时和伤员接触是目前小组的主要工作。“大多数的心态都越来越好,以后会更好的。”小组成员充满了信心。相关新闻
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医疗队在水磨镇抗震救灾
村民蜂拥来看病
水磨镇,距离鲁甸县城48公里,海拔2160米。地震中,镇里的营地村和嵩平村受损严重。8月6日一早,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野战医院的25人小分队,赶往水磨镇抗震救灾。
途经水磨镇政府所在的铁厂村,附近村寨的灾民蜂拥而至。见此情形,带队的医院院长石骥留下15名队员在铁厂村义诊,并进行防疫洗消,其余队员继续向30公里外的营地村进发。
中午12点20分,小分队终于抵达营地村。居住了100多户人家的营地村,因为地震,300多间房屋倒塌,2人死亡,10余人受伤。小分队逐组逐户进行防疫洗消。随后,小分队为村里100多名村民展开义诊。“医生,我的头部受伤了,背部也特别痛,能帮我看看吗?”一名老奶奶急促地对医院血液科主任王三斌说。王三斌查看后发现,这位名叫陈国英的74岁老人是头外伤和背外伤,并无大碍。王三斌给老人的伤口进行消毒、清创、包扎,并开了消炎和止痛的药,老人这才安心。
昆医附一院7名转治伤者6人恢复良好
其中2名伤者为该院医护人员,在灾区救援时受伤
昨日,昆医附一院介绍,8月5日从昭通送入医院的7名伤者中,除了1名极危重病人仍住在ICU病房外,其余伤者恢复情况良好。有2名伤者为该院最早进入灾区的医护人员。
“伤者送到急诊科之后我们对伤者进行了分诊,诊断为1名危重病人、2名轻伤病人、3名骨折病人,在此基础上再把伤者分到各个专科。”昆医附一院急诊科钱传云主任介绍说,伤者送到医院当晚,医院当即对其中一名危重伤者进行了手术,目前该伤者恢复情况良好。
另一位极危重伤者是一位78岁的高龄老人,也是本次入昆伤者中年纪最大的一位。老人入院时出现骨折、血气胸、呼吸衰竭等症状,手术后状况基本平稳,但仍处在危重状态,目前住在ICU病房观察。
“当时一片漆黑,我们受伤后都以为只有自己受伤,大家忍着谁都没有说话,天亮了才发现好多人都受伤了。”经检查,该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汤勇和后勤部的陈宏昆在震区救援时腿部骨折。
汤勇回忆,发生余震时已是夜里2点。由于道路不通,整个医疗队从早上6点开始,每个人背着15公斤的医疗设备徒步走了4小时山路,加上一整天救助了80多名伤者,队员们的体力早已严重透支。余震发生时,他们正处在最疲劳的时候。随后,汤勇和陈宏昆跟随灾区转治伤者回到昆明,经过治疗目前恢复情况良好。
钱传云表示,目前医院已经为后续入昆治疗的伤者预留了床位,在物资、药品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昆医附一院的第三批救援队目前正准备携带物资进入灾区。(都市时报记者张萌 谢瑞 实习生张潇潇 通讯员 李梅 刘明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