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同济故事:同济三载 青春无悔

01.07.2016  02:58

      编者按:又是一年毕业季。2016届同济毕业生即将肩负母校重托,心怀天下,逐梦世界,砥砺前行。回望母校,难说再见:师恩难忘,同窗情谊难舍,见证青葱岁月的草木难以招手作别……学校新闻中心开设了 2016毕业季之我的同济故事 栏目,特邀数位来自不同学院、不同就业去向的毕业生写下他们的同济故事,以期与在校学子、有志于来同济求学的莘莘学子引起情感共鸣,待他日他们能够写下更加精彩的同济故事、人生故事。如果你是2016届同济毕业生,渴望将你的同济故事与所有同济人分享,也请与我们联系。

   

                  人物小传

        姓名:陈建滨

        院系: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城市规划专业

          学历:硕士生

          就业单位:成都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入学篇

          三年前的初秋,阳光正好,我手拉行李箱,怀揣本科双证,来到同济大学综合楼报到。一卡通的激活,我获得了同济的通行证,正式成为了同济大学的一员,殊不知研究生三年时光的沙漏也悄然流逝。开学总是忙碌而新鲜的,开学典礼、领导致辞、班级小会、支部生活接踵而至,具体内容虽已模糊,但与大多同学的照面也让本来陌生的面孔逐渐变得熟悉。培养计划、选课试听、学术讲座也纷至沓来,良好的学习资源使我觉得能将自己未来三年青春付诸此地实属有幸。
          学生会组织的新生游校园活动,让同济大学各处美丽的画卷逐渐在我眼前展开,于是我便被她吸引而沉醉其中。学院组织的新生交流会,师兄师姐的侃侃而谈至今历历在目,他们的经验之谈使我迅速适应了全新的环境。随着各种生活用品的添置,空调的安装,自行车的购买,我的学习生活已渐渐步入正轨。
          学习的过程一直是简单而充实的,上课、讲座、作业一直是学习上的主旋律,研究生的课程数量比较适中,但课后的学习也至关重要。同济跨学院课程的设置使我有机会能和其他学院的同学一起合作。还记得2013年冬我和设计创意学院的小伙伴一起完成“城市阅读”的课程作业,我们共同到虹镇老街调研、采访、问卷、拍摄,有时我们微光而发,有时我们载月而归,虽身体疲惫,却心生惬意。大家一起完成任务的感觉总是很美好的,学习的同时也促进了我们思维的碰撞,同时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活动篇

          课余活动始终是校园生活浓墨重彩的一笔。印象中我们的第一次聚会是全体规划系同学到“红辣椒”餐厅聚餐,虽与很多同学素未谋面,但分地域的自我介绍使大家很快找到了老乡,气氛也逐渐活跃起来,我们虽来自五湖四海,但将有缘一起度过三年时光,何不快哉!
          紧张的学习生活总需要放松的闲暇时光与之平衡,因此学院也开展了丰富多次的课余活动促进各专业同学之间的交流。印象最深的还要属“趣味运动会”,还记得为了要跳好长绳,我们整队的同学们通过不断勤加练习,默契程度得到很大提高,一举夺得长绳比赛冠军。霎时间,顿觉这挥舞的长绳仿佛一条不断的纽带,将大家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课余生活的主体当然还是同学们自行组织的各类活动,内容丰富,品种多样,任君挑选。有的是以游戏娱乐为主,“狼人三国,聚众搏杀”,有的是以唱歌舞蹈为主,“天下霸唱,夺命狮吼”,有的是以野外竞技为主,“真人彩蛋,卡丁齐驱”,有的是以郊游踏春为主,“烟雨流莺,絮柳霓裳”。作为梯队班长的我,也曾组织过一次“美食DIY”的活动,我借用了同济创业谷的公共厨房,准备了炊具和各种食材,邀请了很多同学来一起制作美食,期间辅以小游戏助兴,以夹了奶油或芥末的饼干施以奖励或惩罚,在大家欢声笑语的伴随中,大厨们也将各种美食端上桌来,劳动的果实大家一起分享,悠哉游哉。如今的回想又让我重温那些快乐的瞬间,梦回般的旋律,流水般的记忆,剩下只有留恋。

游学篇

          上海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同济也是一个十分国际化的大学,在这里随时能见到西方的面孔,国际访学、会议、座谈、演讲更是数不胜数。有幸借助同济大学的平台,我也有几次出国游学的经历,也出去看了看这偌大的世界。
          还记得,为了会议摘要,我挑灯夜战,废寝忘食,不忘寻求外国人的帮助,最后终于能有机会去参加欧洲规划院校联合会的年会,并作口头宣讲。在国际会议上,能认识来自全球院校的权威教授,能结实世界各地的优秀学生,能知晓最新前沿的研究领域,能领略本土最真的文化魅力,特别是为期一天的荷兰代尔夫特大学访学,我深深领略了它作为世界顶尖建筑院校的英姿,与各国人士的交流也使我大大开阔了眼界。
          还记得,我通过院内选拔,有机会到德国魏玛包豪斯大学参加暑期学校学习。同样地,在那里,有文化的交融,有思想的碰撞,还有大家不灭的热情。俄国老师爽朗的笑声,埃及小哥流利的英语,德国老师准备的香肠,中方学生烹制的菜肴,再一次勾起我对这次暑期学校满满的回忆。
          还记得,经过十二小时的飞行,我来到法国凡尔赛国家高等建筑学院,开始了一年的双学位交流。初到法国的无助被法国师生的热情所冲淡,我们很快适应了异国的生活方式。学校的课程较多,特别是设计课程,在课程中我强烈地感受到了什么是中法文化的差异以及设计习惯的不同,但这些经历也使我的思维更加多元、包容和发散。在求学过程中,有两位外聘的美国老师的严谨治学态度和细致耐心的指导,我辈结草衔环,难以为报。

(法国埃菲尔铁塔前留影)

(希腊爱琴海)

          既已身至欧洲,自当跋山涉水。趁假期到处走走便是另一件令人欣喜的事了,在这一年中,我们的足迹遍及欧洲近二十个国家,五十个城市,既感受了各国的风土人情,也领略了异域的文化魅力,既纵观了各地的城市建设,也体会了欧洲的历史厚重之感。一年的时间充实而愉悦,人生难有如此宝贵的经历,值得我一生珍惜。

离别篇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两年多的时光稍纵即逝。同样是初秋,阳光不倚,却在不经意间已进入了离别的前奏。论文和工作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主旋律。大家日夜奔波,就为那一纸协议;通宵达旦,只为那两卷证书。相聚虽变得不再容易,但好在大家都有了各自的生活,实习、创业、结婚、生子、出国,我们为自己未来的生活做出了选择,青春无悔。
          面临毕业,总是不免感伤。心里总想着要再看看这座城市,逛逛这个校园。想在大街小巷中静静地体会它繁华与寂静,在外滩看看夜景,在陆家嘴感受下高端的气息,在城隍庙听听喧嚣与热闹,在武康路体会下小资与情趣。同样,也想再一次沉醉于校园的景色,想在红楼下再闻闻学院的味道,在樱花大道上重温满园樱花的温情,在羽毛球馆再酣畅淋漓地打一场球,还想在游泳馆尽兴地游一次泳。总之,难忘,不舍,留恋。

          答辩的决议的宣读,似乎预示着我们的研究生生涯也告一个段落。不久之后,我们将身着学位服,参加属于我们的毕业典礼,将最后属于学生时代的身影留在这美丽的校园中。校园生活似乎宣告着结束,殊不知青春正从此启航,我们还要面对更加广大的世界。因此,我们不必感伤,我们都将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续写人生新的篇章。只愿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只愿有缘相聚,我们都还记得在同济的青葱岁月。
          这一年,我们毕业了。
          这就是我叙写的同济故事,落笔之时,心怀感恩。回首三年,虽有遗憾,但也充实。最后祝愿大家前程似锦,宏图大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