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顾问教授中村修二获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08.10.2014  18:55

(资料图片:2009年我校聘任中村修二为顾问教授)

新闻中心讯 北京时间2014年10月7日下午,在瑞典皇家科学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诺尔马克揭晓了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名单。日本科学家赤崎勇、天野浩和美籍日裔科学家中村修二,分享了该项殊荣。三位获奖者中,被誉为“蓝光之父”的中村修二有一重特殊的身份:复旦大学顾问教授。

早在2009年,我校就聘任当时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工作的中村修二为顾问教授。校长杨玉良亲自向中村教授颁发聘书并表示,中村修二教授受聘为复旦大学顾问教授以后,将会进一步促进我校半导体照明的研究,推动光源与照明相关学科的发展。科技部副部长曹建林也对中村修二加盟复旦寄予殷切的希望,希望“第四代光源能够在复旦诞生”。作为近年来引领国际半导体发光领域的先行者之一,中村修二教授一直十分关注中国发光与照明的教育与研究。近年来,他多次与我国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合作探索。2007年5月,作为第十一届国际电光源科技研讨会主讲人,他专程来我校做报告,引起了很大反响。 2010年10月,复旦大学主办了国际信息学院院长论坛,中村修二也受邀出席会议,针对如同复旦大学这样的综合性学校如何发展信息学院提出了建议。

中村修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消息一公布,我校信息学院院长郑立荣教授第一时间向他发出了祝贺。“中村修二是复旦大学顾问教授,信息学院国际学术委员会委员,他在2010年参加我们学院国际评估时,就建议我们要加强光电照明方面的研究。”对于中村修二获得诺奖,正在波士顿访学的郑立荣总结道:“中村教授获奖最大的特点,是他脚踏学术和产业两地,执著地把理论用技术走通,从而实现应用,这恐怕是他得奖的最大的理由。”

我校长期从事光器件研究的陈良尧教授对于中村修二等人的“突破之道”深有体会:“他们能得奖,不仅在理论上有突破,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材料技术和器件制备上的突破”,“中村修二当年在公司里研究蓝光二极管,自己亲手改造MOCVD长膜,对长膜机理了解很深入;别人做出来的GaN薄膜质量很差,很多人都放弃了,他做出来的就好,最后一点点地获得成功。这不能不说是他的一种技术上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