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马,精彩必达

02.11.2016  14:09

10月30日,2016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下称“上马”)在外滩金牛广场鸣枪开跑,来自全球各地约3.8万名运动员参与比赛。上海国际马拉松赛是上海传统的大型体育赛事,今年已是第21届。近2800名上海交通大学的志愿者服务上马,为各方面工作提供大量帮助和支持,保障赛事的平稳开展。

凌晨2:00,志愿者小组长在交大霍英东体育馆签到完毕,开始制作指示牌,等待志愿者的到来。

2:40,所有志愿者签到整队完毕,准备就绪。

3:00,全体志愿者们乘坐预先安排好的巴士奔赴赛点。

4:00,志愿者到达各自指定工作区域,在裁判指挥下,熟悉工作流程。

7:00,全体运动员和志愿者准备就绪,晴朗的天气也仿佛祝福着上马的完美运行,一声枪响后,上马顺利开跑。志愿者随即投入工作。

志愿传承,青春飞扬

在起点区活跃着这样一批人:他们手举指示牌,为运动员引导方向;他们手提垃圾袋,为赛道环境提供清新;他们细心检查芯片,为运动员正常参赛保驾护航。

来自闵行中学的高二学生胡可欣就是起点区的一名普通志愿者,参加过多次社会服务的她是首次体验国际比赛志愿者。工作在特邀嘉宾检录区,她的服务对象都是外国人。为了将急于做准备活动而忘记配置芯片的运动员找回来,她不惧怕和国外友人沟通,在人群当中呼喊着运动员的名字。在开跑前,她与同组志愿者们在运动员前形成一堵人墙,确保开跑后运动员不会走错路线。

据悉,本次活动共有20名闵行中学学生加入上马志愿者团队。闵行中学志愿者王峰在赛后说,通过此行,他得到了跟更多人接触的机会,对社会有更多的了解,同时他从赛事当中获得了很多素材,“能够得到非常别样的体验”,这是他最开心的地方。

坚守不渝,公益永恒

志愿者队伍中,除了莘莘学子,还有来自三尺讲台的老师们。本次上马,交大的老师参与了五公里饮水站的工作。课堂上传道解惑教书育人,在上马赛道旁亦能彰显师道情怀。身着蓝色志愿者服,提前准备好一杯杯饮用水,沉稳耐心;等到运动员路过,便立即投入到紧张的递水工作,丝毫不输旁边的青年志愿者们。来自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的孟桂娥老师更是与儿子一起,参加了2015和2016连续两届上马志愿者服务。

当谈及为何再度参加上马的志愿者工作,孟老师表示:“一开始参加,只是想带着孩子一起做一些公益。后来经过深入了解,就觉得上马志愿者是一个非常实在的活动,而不像有些公益活动那样形式主义,它有一股浓浓的正能量,培养了一种做公益的习惯,所以我一直很喜欢。

热情涌动,志愿无疆

这次参加上马的志愿者中,有一些外国面孔——来自不同国家的十余位留学生被安排在半程15公里饮水组,他们的参与给上马这一国际性的重大赛事增添了几分不一样的“国际性”。

Lav Kumar Dutta是来自尼泊尔的留学生,做事非常细致认真。在做准备工作的时候,他坚持用纸巾反复擦净各层水杯之间的隔板,细心考虑怎样放物资才能最快地保持饮水的持续提供。

来自德国的Daniel十分腼腆,没有太多话,但一直在埋头工作,他熟练地加水、递水,用温暖的微笑给上前的运动员们加油鼓劲,展现了志愿者积极阳光的良好形象。

比赛进行到中段,大批的运动员涌向饮水点,剧增的工作量让大家忙得不可开交。为了让每一位跑者都能在需要的第一时间喝上水,留学生们都加快了手中的动作。

16年来,上马顺利有序的举办离不开成千上万志愿者们的倾情付出。他们不畏风雨,不辞辛劳,用无微不至的贴心服务为每位运动员保驾护航。每一个引导组高举的指示牌,每一份能量组递出的食品与水果,每一个被存衣车志愿者细心守护的包裹,每一声沿途志愿者的激情呐喊……一切的细节与呵护,都显示出上马志愿者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无私奉献的志愿情怀。

今年,上马组委会特别推出了志愿者品牌——小马达,将上马志愿者从幕后展现至台前。而上海交大志愿者们作为“小马达”中的主力军,希望通过不断优化自身志愿者结构和管理,给上马提供更为专业高效的服务。

近2800名上海交通大学志愿者真诚付出,用热情点燃申城,为上马走向世界舞台贡献属于交大人的一份力量。这是交大人的志愿者精神,这是交大人的使命责任感,敢为天下先的交愿者们,将继续在上马舞台中校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