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前淡水养殖市场分析与展望

01.07.2015  11:15

日本每年鱼类产品的消耗量是欧美国家的两倍之多,不管日本民众是否喜欢吃鱼,不得不承认正是吃鱼的习惯使得日本成为了世界上寿命最长的国家之一;据相关部门统计,新加坡每人平均每周就会吃掉一斤的鱼,这使新加坡继日本和香港之后,成为亚洲鱼耗量最大的国家。而中国的人均鱼蛋白摄入量却远低于亚洲其他国家。可见,中国的水产市场仍有着不可估量的前景。

  面对这个沉睡的市场,该用怎样的工具,带着如何的心态,从脚下的这片“金矿”中挖掘出潜在的财富?

  事实上,作为水产品生产、贸易和消费大国,我国水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且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的水产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从20世纪开始,渔业行业开始在中国兴起,大量渔场的开设,带动了一批饲料、加工、养殖企业的萌生。近十余年来,我国渔业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在不到16年的时间内,我国水产总量从1998年的3906万吨已发展到2014年的6300万吨左右。

  随着渔业行业的快速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淡水养殖。从最开始的普通池塘养殖到现在的多元化养殖模式,工厂化养鱼池、家庭庭院水池、河渠水库等方式被广泛运用,我国已有将近1838万平方米的淡水面积被大幅度开发用于水产养殖。

  据相关数据分析,2014-2017年我国淡水鱼产量将持续增长。据统计,2013年我国淡水养殖面积同比增长1.67%,此外,2009-2013年我国淡水鱼产量年均增长率为5.5%,预计2014-2018年中国淡水鱼产量的年增长率不会低于5%。由此可以预测,2015年淡水鱼产量可达2932.91余万吨。

  通过一系列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淡水养殖依旧存在发展潜力。同时,目前我国淡水养殖整体水平不高,通过加速整合养殖资源、加快技术推广和应用,行业将会有更大的空间。此外,我国淡水鱼类在出口、加工、食品等领域亦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013年回顾:困难重重

  2013年是我国淡水养殖困难重重的一年。首先是淡水产品终端价格低迷,许多养殖户处于亏损边缘。2013年,全国主要淡水养殖品种的市场价格持续下滑,其中尤以北方地区的鲤鱼、华南华中地区的草鱼与罗非鱼、华中华东地区的鳊鱼价格下滑最为严重。由于行情的长期不振,养殖盈利空间被压缩,出现了养殖户大面积亏损的现象。

  另一方面,受2013年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影响,特别是蛋白原料如豆粕最高达4700元/吨、菜粕最高达3800元/吨,造成饲料成本上升、价格高企,进而致使其中如草鱼、罗非的饲料成本增加近0.4元/斤。这对养殖户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第三,经销商赊欠比例大幅度提升。前期鱼价的低迷,养殖户亏损,导致经营饲料的经销商大量欠款难以收回,很多经销商经营饲料赚的利润难以负担资金利息。而饲料厂家也有自己难念的经:经销商想得到有足够吸引力的利润空间,养殖户想从经销商手里拿到便宜的产品,厂家同样面对赊销左右为难。

  回顾2013年,全国很多地方的养殖户已经连续亏损三年以上,养殖信心大受打击。在此情况下,整个行业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继续干下去,既担心越陷越深,又苦于资金难以运转;放弃这个行业,又面临着转型的难题:很多人不得已尝试跟风去养虾、蟹或别的特种水产品,但是这样的改变仍然前途未卜。

   2014年现状:总体平稳

  根据2014年上半年统计数据,淡水养殖面积632.50万公顷,比上年同期增长5.07%。淡水养殖面积中,池塘养殖面积266.98万公顷,比上年同期增长3.17%。这意味着我国淡水养殖保持着稳定发展,养殖面积稳定增长,水产品供给充足。

  与之相对应的是,水产品价格总体平稳。虽然受经济下行压力以及政策环境的影响,名特优产品销量减少,价格下降,但大宗品种交易仍然活跃,市场整体购销两旺。此外,2014年下半年,大宗淡水产品集中养成上市期,价格有所下降,但由于生产成本不断提高,价格仍高于上年同期。

  大宗淡水鱼类价格同比相对平稳,还基于 2013年初爆发的禽流感,推高了大宗淡水鱼类价格。另一方面,作为大宗淡水鱼类替代品的猪肉价格2014年年初持续下跌,减少了市场需求,但随着生猪价格逐步回升,带动了大宗淡水鱼类价格回升。

  综合来看,2014年全国水产品价格波动原因类似:一是受中央“八项规定”和“六项禁令”的影响,中高档水产品价格下跌幅度较大;二是2014年以来,物价水平下行压力加大,特别是农副产品的价格震荡下行,作为主要替代品的大宗水产品价格受到负面影响。但由于以上反向作用的因素,使得水产品市场价格基本稳定。

  值得关注的是,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对渔业影响愈加明显。其中,台风天气对南方多个省市水产养殖造成严重损害。

   2015年展望:挑战与机遇并存

  由淡水养殖发展所带来的问题亦接踵而至,解决目前国内市场上所暴露出的问题,是淡水养殖在2015年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首先,在2013年水产养殖行业低谷之时,部分养殖户盲目跟风,采用降低密度、减少投喂的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亏损的情况。其次,淡水养殖各品种产量不断增加,但新兴鱼种的价格却并无起色。我国淡水鱼种主要以草鱼、鲢鱼、鲤鱼、鳙鱼、鲫鱼和罗非鱼为主,这六大类淡水鱼产量占我国养殖淡水鱼总产量的78%,其它品种则产量较小。与其它国家相比,我国养殖鱼种尤为单一,这一问题普遍存在于各省市地区。品种的单一,不仅造成市场竞争激烈,同时极易破坏水产养殖生态环境。同时,消费者面临着从“吃不起”到“不敢吃”食品安全困扰,此问题将进一步推动淡水养殖进行“由量到质”的转变。

  事实上,为顺应渔业市场的不断扩张,养殖技术同样在不断寻找新方向,从而提高产量与质量。目前,国家大力推行渔业专业合作社与渔业园区,养殖鱼种的单一性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渔业园区与渔业专业合作社的兴起,也让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加入其中,从原先的“单打独斗”中走出来,共享资源,同时共享利润。这表明我国淡水养殖已经转为向规模要效益的路子,养殖观念的革新、养殖模式的改变、养殖规模化的形成将会是2015年淡水养殖发展的必然方向。

  总体而言,我国适合水产养殖的水域辽阔,适合养殖的品种众多,但由于消费能力和习惯的差异,加上缺少及时的市场信息,所以在各地区的主要养殖品种和养殖模式相对较固定,进而导致了市场供需矛盾,引发了终端产品价格的波动。唯有持续跟踪、关注市场信息,结合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养殖品种并采用新型养殖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市场供需矛盾,将终端产品价格波动对养殖效益的影响降低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