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修钢笔的83岁老人:我不满意不会交给别人
施天水老人说,他17岁跟随大阿哥学修钢笔手艺,三年后阿哥让他自己开一爿店,说将来可以养活自己,还可以成家。老人至今都感谢阿哥,没有阿哥就没有他的今天也没有这个家。如今,老人83岁了,还在修钢笔。
说是店,以前也就是个摊,摆在武进路中州路。上世纪80年代,这个地方附近有3家修钢笔的,竞争好激烈,笔修好了顾客满脸堆笑,笔修不好手指头就要戳到鼻头上,嚷三嚷四。那时,不赚钱的笔也得接下来修,倒贴钱也不能跑了生意,为的就是下一笔。因为利太薄,看着附近的店一家一家关了,自己还坚持着。老人说,别的自己不会呀。五年前,家动迁了,子女也不想他再干了,劝他与家人共享天伦。老人执意说,动动对身体好。于是马不停蹄地找到了新门面,总算有了自己的店,起名叫“天顺”,“天顺”与“天水”一字之差,他说只想经营得顺顺当当。能坚持到现在,他说他已经很努力了。
“只有状元学生,没有状元师傅。”老人从没有说过自己在同行中有多么优秀,但是这句话应该是有分量的。材料买不到就自己做,店里有个脚踏皮带传动的钻床,调整笔尖粗细,做衬套等都得用,吸水用的笔胆老人也自己做,买来的老虎钳自己改装,在内口加磨牙齿,方便拔开笔舌。6平方米的沿街铺子,顶上的电风扇冬天还是挂着,防风的透光帘子夏天也不拆,原地转身360度所有的工具都能拿到。一个下午十多位顾客,带着问题钢笔来,取回时满面春风。老人说:“只要我收下来了,就没有修不好的。”
老人有个习惯,就是立等可取,除非有不愿意等的顾客说好几时来取,老人才会收下慢慢修。顾客沈先生说,老人已把修好钢笔当成一份荣誉来看待。老人对钢笔太熟悉了:国产的有金星、关勒铭、华孚;美国货么,派克、犀飞利、康克令、爱勿释,英国有鹅牌;德国有白丽金;日本派露达……这些笔老人如数家珍,都修过。他说:“笔杆磨旧了,笔头跌弯了,连送来修的人都白头发了。他们对这笔有感情,所以我自己不满意的,是决不会交还给别人的。”
说起这份手艺,说起怎么不带徒弟,老人不免聊到,修笔利微且花费的时间又长,“以前我在外面摆个摊,没有租金,”成本低一点,闲的时候可以上门修或者修好送上门,如果修的人多,这一来一回一个小时没了,挺浪费时间的。还有的顾客会权衡修理费用,如果修的费用超过原价就不会修了。去掉材料和租金等费用,利是极薄的。老人也不是没想过带徒弟,但“如果师傅教的,结果没饭吃,人家要逃走的,”“再说,带徒弟要有时间和精力,没有三、五年出不了师,会砸牌子的。”
小店门口,堆满工具和材料的高处放着一台打开的笔记本电脑。工具箱的夹层里,一根白色数据线连着一只ipad。墙上没有钟,老人靠电脑或手机看时间。每餐午饭时间是固定的,基本在下午2时左右,因为中午休息时间来修笔的人多,要忙过这阵才有空吃饭顺带看股票。这段时间股票看得少,一来是股市低迷,二来生意的确太忙。老人说:“股票就像潮起潮落,现在落潮,但我却是满仓,差不多了,该涨潮了,”“股票炒得蛮好,靠这个不行的,”老人指指钢笔说。有时顾客会跟老人聊聊股票,顾客讲得有道理,老人就赞同,此时他不会像修钢笔时那样倔。
快递送来从福建寄来的邮件,快件上写着“施天水收”,老人签收后放在脚边,他说还有3、4个快递,都是小青年寄来修笔的,修好了再快递回去。老人耳聪目明,对新事物不回避,“小青年对钱不太在意,就是时间宝贵。”其实,老人何尝不是这样,手头的钢笔立等可取,脚边的钢笔收摊后再修,哪天修不动了,老人也不会有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