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沪上高校科创成果密集亮相工博会 “高校智造”值得期待[图]

04.11.2016  16:09

为期5日的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正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如火如荼举行。除企业之外,本届工博会吸引了境内外数十所著名高校前来参展,技术项目涵盖信息、建筑、医疗、化工、能源、汽车制造等各领域,令人目不暇接。    

同济大学金奖工程项目模型

为了应对长久以来困扰我国大跨度桥梁工程建设和运营的技术难题,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葛耀君教授带队研究了我国近10年来55座大跨度桥梁的抗风安全系统,针对颤振失稳、涡激共振与侧向大风三大难题研发了保障大跨度桥梁结构和行车抗风安全的气动控制技术,成功解决同时期最5座大跨度桥梁面临的抗风安全难题,荣获本届工博会金奖。据悉,该项技术成果已应用于舟山西堠门大桥、东海大桥和上海卢浦大桥等桥梁工程建设,未来还有望推广至世界其他地区的跨海大桥项目中。    

复旦大学展位

复旦大学此次参展的两个项目同样夺人眼球,分获本届工博会的创新银奖。其中,复旦大学化学系丁传凡教授团队研发的新型质谱仪克服了传统质谱仪双曲面电极加工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创新应用PCB电极技术,使质谱仪的分析速度和灵敏度成倍提高,在食品安检、地质分析等领域的应用前景相当广阔。此外,张善端教授团队所研发的光纤拉丝塔用高效紫外线LED光固化系统攻克了传统高功率、高辐射LED光源的散热难题,凭借多项技术创新,大幅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固化速度,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显著提升,同时还有着节能环保的优势,受到了业内外的广泛肯定。    

上海交通大学超声治疗技术设备

在医学设备制造领域,上海交通大学的新型超声治疗技术为广大肿瘤患者带来了福音。众所周知,超声技术的医学应用十分广泛,B超、多普勒超声等成像技术已成为现代疾病诊疗中的重要依据,但超声技术的潜力却不止于此。上海交大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陈亚珠院士带领团队历经18年的研究探索,最终将我国的新一代超导磁共振引导下相控聚焦超声治疗融合技术提升至国际领先水平。在提高安全性的同时,超声精准、灵活、低创、可视化优势被进一步放大,为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方案。陈院士表示,将尖端科技进行成果转化的过程虽然艰辛,但技术研发与器械生产相结合体现了未来高端医疗设备制造的发展方向,必须将医疗领域诉求和工程领域的新技术充分结合,通过医工融合推动经济和科学技术共同发展,才能惠及更多人群。    

东华大学展位

医生做手术时经常穿着一件蓝大褂,小小一件手术服,不仅要排湿透气,让医生穿着自如做手术,还要为医护人员筑起一道“防护墙”,保护他们免受手术过程中各种病毒、细菌、污染物等感染。在东华大学的展台上,就展示了这样一件神奇的手术服。研发这项技术的是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靳向煜教授团队,团队携项目“医卫防护非织造材料关键技术及产业化”亮相本届工博会,为参观者带来了全新的医卫防护材料成果展示。    

据了解,该款手术防护服采用的是微纳米级的医卫防护材料,它的最大好处在于“三拒一抗”,即拒血液、拒酒精、拒油以及抗静电。可别小看这“改造”。跟血液打交道,几乎是每个医生在手术过程中都会遇到的“家常事”。靳向煜教授表示,作为高校科研人员就是要竭尽可能从国家需要的、老百姓需要的出发,把更多成果转化应用到实际生产与生活中。    

综观展会不难发现,随着工业4.0的到来,高效、智能、绿色、人性化已成为制造业革新的标志。转型浪潮席卷之下,高校院所作为新尖科技孵化器的作用正不断凸显。对于现代大学而言,在发挥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功能的同时,还必须立足优势,摒弃学阀观念,紧贴时代走向,必须以创新驱动为指引,以社会现实为导向,加速产研结合,深化社会对接,不断探索出融合发展、互利共赢的新模式,才能为科研及学术成果的可持续转化提供长效保障。    

来源:人民网 2016.11.03  

原文: 沪上高校科创成果密集亮相工博会 “高校智造”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