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热线】华理举办"慧眼鉴宝"活动 向市民普及宝石鉴别技巧

19.03.2015  10:17

      上海热线讯,在普通市民看来,辨别宝石似乎是一门高大上的学问,不过华理宝石检测中心的专家刘学良博士说:只要用心学习、积累经验,人人都行!

      上周六,上海市教委新闻办和华东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联合主板了一场"慧眼鉴宝"活动,通过宝石专家讲座、为观众现场免费鉴宝等形式,向市民普及宝石鉴别技巧。

图片说明:华东理工"慧眼鉴宝"活动现场


      据介绍,华东理工大学国家宝石检测中心建立在该校材料学学科和分析测试中心的基础之上,是华东地区首家通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与中国实验室认可委员会认可的国家级宝石检测权威机构。该校材料学学科是国家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11"重点和上海市重点学科。

     

  培养观察能力

 

      在现代社会,鉴别真伪因为有了科学仪器而变得更为方便。但是,在购物、淘宝的现场,仍然主要依靠人的感觉器官。刘学良认为,通过观察可以实现大部分内容的鉴别,但是观察能力需要有一个逐步的积累过程。

      刘学良介绍,钻石的鉴别除仪器检测之外,至少有五种方法。其一是透视试验:对于市面上最流行的圆多面型钻石,在纸上画一条线,将钻石圆面朝下压在线上,如果透过钻石看不到画线即为真。其二是导热性试验:把待测样品与已知为钻石的样品一起放在玻璃板上,对两者哈气,观察雾气散开的情况。钻石上的雾气会很快散开,仿制品上消失的时间会更长。其三是亲油性试验:用钻石笔(油基墨水的特制笔)在钻石表面划线,呈不间断的直线;而在仿制品表面划线则呈断续的点线。其四是色散试验:真的钻石折射出的光泽只有三种颜色,即白、橙黄、蓝,仿制品与合成品则是五颜六色。其五是放大检查:观察各种与生长结构有关的信息,如包裹体、生长纹、解理纹、胡须等。

      刘学良认为,怎样培养观察能力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主要的方法是多看、多学、多思。细微的特征、真假的区别必须多次观察过,才会成为储存在头脑中的经验。经验越多,鉴别的能力也就越强。

图片说明:刘学良博士在活动现场当场鉴宝

 


      常见的购买陷阱

 

      随后,刘学良博士还在活动现场总结出了五种常见的购买陷阱:合成品及处理品当天然的卖;低档的冒充相似的高档品;混淆概念(玉石、宝石;硬度、火彩、颜色;产地或合成公司;18KGP等);以旅游或中奖的方式销售;证书与销售的产品不符。其中混淆概念包含多种手段,比如:使用"玉石"、"宝石"等抽象名称,用硬度、火彩、颜色来迷惑消费者,把产地或合成公司与宝石名称混为一谈,用"18KGP"等标识让人产生"18K"的错觉。事实上,对于宝石名称在业界有明确的要求,只能用"斐翠"、"和田玉"等具体名称,同时"和田玉"这样的名称也与产地无关,而只代表一种类别。硬度、火彩、颜色等也并不是数量级越高的越真。

      最后,刘博士还给到大家一些建议,首先要考虑用途是佩戴还是投资,其次旅游地往往水分很多购买要格外慎重,而贵重饰品最好带证书,核对证书与实物,最后,刘博士还提醒大家,珠宝投资消费群体小,而宝石的研究与投资也非一朝一夕可成,对宝石的认识不足,而急促投入,那风险就会很大。

 

      原文来源:上海热线 2015-03-16

      原文链接: http://edu.online.sh.cn/education/gb/content/2015-03/16/content_73273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