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启动一批助教和助学项目

15.09.2015  07:26

  一位退休教师,20年间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援建2所希望小学,个人长期结对20多名学生、为400多名学生牵线找到结对者。如今,越来越多人都愿意以这样的方式参与慈善、奉献爱心,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也在这些年里推出一批助教和助学项目,把浓浓爱心注入教育事业。

  老教师沈启华与孩子们

  上海大学退休教师沈启华,即便是在心脏搭桥的生死徘徊中,也未停止坚持二十年的爱心助学。

  一次偶然的社会实践,改变了沈启华的后半生。1994年的暑假,上海大学嘉定校区照例筹划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由52岁的沈启华老师带队,带领一批大学生到江西省浮梁县经公桥镇社会实践。

  当地破烂透风的教室和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目光,深深刺痛了他。他将所有带去的钱和衣物,都留给当地村民。就在一对祖孙对他跪下的瞬间,他决定为穷学生们做慈善。

  沈启华自己收入不高,一个月两百多元。回上海后,他把做班主任每学期70元的津贴、监考一次5元的费用一点点攒起来,寄给孩子们。

  有一年,洪水冲垮景德镇昌江区余家小学,已与沈启华成为好友的当地区委书记写来一封求助信:“312名小学生无学可上。希望您想想办法……”重建一所小学至少要20万元,去哪里筹钱?正值三伏天,他头顶烈日,跑遍上海各慈善机构,一个星期早出晚归,爱心终于感动了友邦保险老总徐正广,他乐意出资20万元建希望小学。如今,这所“余家希望小学”已成当地农村示范学校。

  后来,沈启华在一家企业当副总的大女婿再次出资20万元,帮助当地另一所丽阳中心小学重建。

  其实,沈启华最初瞒着家人助学。那时一家四口住在20多平方米的老公房。妻子以前是农村户口没工作,大女儿刚刚毕业,小女儿还在读大学,到处都要用钱。

  沈启华的妻子曾经劝说丈夫放弃助学。当时,他什么也没有说,而是带着妻女来到江西山区,让他们也看看那里的贫困情景。妻子流泪了,背着丈夫偷偷塞给孩子50元钱

  整整20年,沈启华个人捐助的两个女学生早已长大成人。2012年,沈启华获悉两所学校缺少艺术类教师。于是,他立即组织发动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的大学生们,利用暑假前往江西景德镇,义务开设美术、音乐等艺术类课程。2011年起,经他牵线,嘉定区启良中学师生们也加入到了献爱心马拉松接力赛中,嘉定镇街道花园弄社区的居委干部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为希望小学的孩子们捐钱捐物……

  老教师与山区学生的故事,延续至今。

  上海有哪些助学项目?

  助学项目一直被市慈善基金会纳入帮扶重点。

  最近,上海晨光文具股份有限公司向市慈善基金会捐赠300万元,成立“晨光彩虹公益基金”,用于开展“金种子助学计划”系列活动,还向崇明县2000名家境贫寒、品学兼优的学生捐赠了文具大礼包,鼓励他们努力学习。

  根据这个公益基金的计划,将由晨光公司员工组成的彩虹社志愿者在崇明的定点学校开展12堂美术创意课,以趣味绘画、传统剪纸、创意折纸等方式,培养孩子的探索思维,激发其创意灵感;而“金种子助学计划”则包括向贫困家庭学生提供文具、助学,在定点学校开展创意课等。首期活动在崇明县开展,今后将逐步走向全国。

  市慈善基金会松江区分会联手一家教育机构,为特困家庭学生设立补习班,让低保、重残无业家庭的初二、高二学生免费参与学习。补习班为学生们提供数学和英语科目共76个课时的辅导。慈善基金会还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安排大学生慈善义工上门进行一对一辅导。

  上海还有一批以爱心人士个人命名的助学基金。“张明为助学奖学金”,由现年101岁的上海老人张明为设立。他曾是侨居海外的房地产开发商。15年前,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慈善基金会和励志助学金共资助了全国7000多名中学生,为全国各高校捐款超过4000万元。前几年,张明为老人又为上海3所中学设立了张明为助学奖学金,为北京大学再次捐款1000万元,又卖了房子将600万元捐给清华大学。

  市慈善基金会“国栋慈善助学基金”,由上海市原市委书记陈国栋同志的亲属为了却父母生前的遗愿捐赠发起设立,用于帮助上海市家庭困难、品学兼优的学生完成学业。基金自2005年成立至今,已累计资助困难学生781人次,资助金额达到300多万元。目前,在社会各方的支持下,该基金总额已达900余万元。

  “倪天增慈善助学基金”,建立于1995年初。建筑师、上海市原副市长倪天增逝世后,其夫人郑礼贞将亲朋好友的慰问金51.49万元设立了本市第一个慈善助学基金,该基金也是唯一面向单亲和残疾人家庭的专项基金。基金设立以来,每年资助单亲、残疾、困难家庭的中、小学生,从2006年起重点资助从事医学专业和护理专业的困难学生,该基金每年向40名护理和医学专业的贫困学生发放助学金,每人2500元助学金。

  “毕明慈善助学基金”由一对家住闵行区的浦东老夫妇建立。毕原鸿和毛怡老夫妇的一对子女先后离世,他们为了了却儿子未曾来得及完成的慈善心愿,卖掉一套房子,捐赠40万元给慈善基金会,还捐出毕生积蓄20万元。受助的陕西省柞水县山区一所学校用这笔钱修葺学校,并用老夫妇儿子的名字命名为“毕明学校”。此后,老人又把省吃俭用余下的20万元积蓄全部捐到上海市慈善基金会,设立“毕明慈善助学基金”。

  还有哪些助教项目?

  在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有不少助教项目,帮助生活困难的教师以及为帮助贫困地区的教师进行培训等等。今年,市慈善基金会共出资259万余元,用于慈善助教项目。

  不久前,市慈善基金会在“爱我中华”专项基金等支持下,出资15万元,联合市教育工会、名医主刀网等,帮扶救助本市30名重病教师,组织优秀医师上门义诊。许多受助老师生活陷入困境多年,有了这些项目,终于在经济上得到缓解。住在长风街道53岁的蒋老师,2013年被确诊为肺癌,目前正在接受治疗,他在治疗期间还坚持上班讲课;家住华阳路街道52岁的王老师2009年被确诊为恶性淋巴瘤,2015年又再一次被确诊为舌癌,已接受手术及放化疗……

  还有一项“萌芽计划”。这几年进城务工人员幼年随迁子女增加,他们的学龄前教育往往是在非正规的看护点内进行,教育质量问题逐渐突显。为此,市慈善基金会设立“萌芽计划”——通过“土壤行动”为看护人员专业培训、提供适量玩教具;通过“雨露行动”为幼儿提供画具和读物;通过“阳光行动”为志愿者提供服务和监管项目运行的机会。“萌芽计划”开展以来,已经覆盖了2个区县的45个看护点,对看护点工作人员进行了专业性的幼教培训。同时,面对看护点玩教具明显缺乏的现况,市慈善基金会还提供玩教具、蜡笔、书籍等学习用品,使看护点的教学功能得以建立,教育质量得以提升。

  “千人培训计划”是市慈善基金会联合上海华信公益基金会共同开展的乡村教师培训计划。计划在两年时间里,对上海人民捐款的地震灾区云南鲁甸地区昭通市的1500名在职乡村教师和校长进行培训。目前,这个计划已完成“网一起”和“昭通行”两部分,今后培训对象将从英语扩大到美术、音乐等多个专业。

  针对四川雅安的震后重建,市慈善基金会除了9000余万元的捐款建设外,同样也采取了教育培训的新办法。这项计划由市慈善基金会联合静安区教育学会,计划对当地180名学校校长和骨干教职人员进行培训。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