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快乐,愿你也快乐 ——访著名心理咨询师文武
心理咨询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尤其在中国,中国人对心理疾病缺乏明确的认识。有些人认为心理疾病不是病,只是性格或情绪问题,不必治疗;有些人知道心理疾病是病,但却讳疾忌医,怕被人说成是脆弱、神经质、甚至神经病;还有人认为心理疾病不痛不痒,不影响吃饭喝水,不值得花钱去治疗。其实心理疾病不仅损害一个人的身体健康,还会损害你的家庭、朋友和社会关系,是人生的“双料杀手”。而这种让人陷入痛苦不能自拔,可能导致一生不幸的疾病,心理医生却可以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帮你轻松解除。
一个从不快乐到快乐的人
“我每天都很喜乐,每一天都感到自己很幸福。”文武微笑着对记者说。她的微笑传达出那种温润、平和、深至心底的幸福感,弥漫在海边这间宽大的咖啡屋里,让记者也感受到了快乐。
“其实,我曾经是个不快乐的人。”文武娓娓记者述说。她的不快乐并没有具体理由,家庭、职业、自身,无所不妥。她的不快乐只是缘于自己的柔软和敏感,缘于对各种细节的敏锐,缘于细节化的审视和反省,而善意与真诚的涓涓之水,在现实生活面前常常像流进了沙漠,得不到回应。这种柔软敏感的个性特质让她更多体验到的是人生的不如意,甚至痛苦,以至使她一直不满自己的个性。直到28岁那年,有一位朋友对她说:“敏感特质不仅可以用来感受痛苦,更可以用来感受快乐。”
这句话对文武的影响之深使文武现在说起,仍然颇为感慨。从那时起,她开始从另一个角度观察生活,审视自己。她发现世上、包括周围,有不少命运多蹇的人,他们中的许多人并没有苦大仇深地活着,而是怀着乐天达观的心境在生活。文武明白了,快乐更多的是取决于个人的态度,取决于人的心理状态,正如意义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所说:“也许我们不能选择命运,但我们可以选择态度。”
文武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关注心理学、并因此走上心理学之路。时至今日,她已经成为南粤很有影响力的心理专家,不仅自己变成了一个快乐的人,一个以敏感的心时刻感受着人生幸福的人,而且还在为更多人的心田播种着快乐。
文武大学所学的专业是文学,刚过30岁就做到了高级讲师。她与心理学的结缘是在1996前,那年,团市委招聘心理咨询热线自愿者,文武被聘用了,每周都有两个夜晚坐在热线电话前倾听各种心理问题的述说,热心为每一个咨询者答疑解难。但文武很快发现,面对形形色色的问题,自己仅有的那点心理学知识远远不够用,继续下去无疑于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同时,文武也惊讶地发现了一个潜藏在日常生活外表下的“潜世界”——人们的心理世界。她发现这个潜世界里有那么多心灵带着迷误、创伤、病态甚至残疾,有那么多人陷在自己内心黑暗之中,经受着无法解脱的痛苦折磨,他们需要理解、帮助,需要爱心和阳光。文武感到她那双已经打开了“潜世界”之门的手再也无法抽回来。于是她立定心志,先去中山大学心理研究所进修。一年以后,顺利考取了中山大学心理学研究生,抛下幼子和家庭,苦读三年,攻下了硕士学位,成为了中大首批心理学硕士中的一员,从此,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事业和生活之路。
文武告诉记者,那几年艰苦的学习使她得到的绝不仅仅是一个学位,最重要的是另外两个更大的收获:一是收获回了一个快乐的自己,因为心理学知识和实践使她懂得了自己曾一度怀疑和厌弃的柔软敏感、真诚自省、善意付出的个性品质,是多么昂贵的“黄金”,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做心理学的人能拥有这些品质是多么幸运;另一个收获是获得了一串光闪闪的钥匙,让他懂得了怎样打开那些封闭在人们心灵上的一把把锈蚀的锁,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和关爱的人,将阳光和快乐播种进那些枯萎的心田。
每一种人都有快乐的理由
文武讲过妥思陀耶夫斯基在狱中的一段故事。妥思陀耶夫斯基刚被关进监狱的时候,狱卒为了显示淫威,命令新囚徒每天都面对墙壁站着。那时,他们根本顾不上去想未来狱中生活的苦难,每天想的只是什么时候能够离开那堵墙壁。于是,当他们终于不用再面对墙壁的时候,每个人都为之欢呼,感到是件莫大的乐事,反而冲淡了日后的苦难。
文武还告诉记者,多年前她到丽江旅游,去听“纳西古乐”。乐队主持人宣科老先生在幽默睿智的主持中讲述了自己的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他自己是个乐天派。宣老说他24岁那年被划为右派,打成反革命抓进监狱。当被作为重犯戴上手铐脚镣的一瞬,他心中充满了恐惧。但当被警察押着走过监狱院子的时候,哗郎叮当的镣铐响声忽然吸引了他,让他想起了电影中那些被国民党押解、身披铁链的共产党人,顿时,他感觉自己也成了那样的英雄人物,心中的恐惧感一下子消失了,他反而感到快乐起来。以后,年轻的宣科就在狱中故意迈着英雄人物的脚步,象听音乐一样,倾听镣铐发出的有节奏的声响,沉浸在自己的快乐之中,甚至感到即使被枪毙也没有什么可怕了。
古时苏东坡生病在床,达观地做诗:“因病得闲殊不恶。”
西方的诺凡利斯工愁善病,在他的《碎金集》里说:“疾病是教会人们休息的女教师。”
对这样一些乐观豁达的人,莫说是生活琐事不能把他们击倒,就连鬼神拿他们也没办法。
这正是文武给记者分享的那个真理——每一种人都有快乐的理由,问题就看你能否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那个老翁一样,辨证、智慧地发现这些理由,并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顺利转入这种理由支撑的乐观境界。
快乐,不是际遇,更不是物质,快乐是人生的最高智慧。
有两年,文武在珠海电台有一档专门的心理节目,常常会为一些自愿走进直播室的来谈者作现场咨询,在短短的时间内能让他们从迷惘困惑中走出来,看到他们进门时绷紧的面孔或紧锁的眉头,到出门时露出开心的笑意,文武会对自己每每夜深拖着疲倦的身体赶去电台做节目感到无怨无悔。文武也是电视台及报纸心理栏目的常约嘉宾。
每年,文武应邀到珠海各机关、企业、社会团体以及全国许多城市进行多场演讲或培训。她给企业的管理人员做减压训练、潜能激发训练,给打工者讲婚恋心理、性心理,给机关公务员讲心理保健知识,给教师解析教育心理、学习心理和青少年儿童心理。在曾经演讲过的无数个关于心理学的主题中,她最喜欢与听众探讨的,是关于幸福和快乐的心理秘笈。面对那些陷入痛苦心境不能自拔,前来寻求咨询的来访者,她最喜欢使用并奏效的也是这种秘诀。记者曾经听过文武的演讲和团体咨询。她像一个高超的向导,在娓娓道来的语言引领下,不知不觉便把人领出心理迷宫,进入一片豁然开朗、阳光明媚的天地。
驱赶你的不快乐
“人要懂得随时驱赶自己内心的不快乐,象每天打扫房屋一样,不让垃圾堆积,保持内心的窗明几净,再选几枝”快乐“的鲜花插在内心的净水中,让你的心沉浸在快乐的芬芳里。”文武很诗意地说。
心理咨询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尤其在中国,中国人对心理疾病缺乏明确的认识。有些人认为心理疾病不是病,只是性格或情绪问题,不必治疗;有些人知道心理疾病是病,但却讳疾忌医,怕被人说成是脆弱、神经质、甚至神经病;还有人认为心理疾病不痛不痒,不影响吃饭喝水,不值得花钱去治疗。其实心理疾病不仅损害一个人的身体健康,还会损害你的家庭、朋友和社会关系,是人生的“双料杀手”。而这种让人陷入痛苦不能自拔,可能导致一生不幸的疾病,心理医生却可以用各种对症下药的科学方法帮你轻松解除。
文武给记者举了两个她的治疗案例,让记者觉得既新鲜又神奇,好象早年看过的弗洛伊德电影,那真是令一般人匪夷所思的。
案例一:
辅导对象是一个十四岁男生。这个学生被认为是问题学生,有不怎么被称道的经历。他四次转校,其中三次是被学校劝退。如今又面临被开除的边缘。
他目前就读的是一所民办学校。此次触怒学校的原因是,他打伤了同学。这样的学生很容易让人想起社会上的那些“飞仔”,但事实却不是那样,咨询师文武在谈到这个孩子时,眼睛明显湿润。她感慨地告诉记者,当她打开孩子的心灵世界时,孩子向她展示了许多美好的东西。
孩子向咨询师讲述了他打架的理由。他同班的同学下课时被别班人打了,而且是很无辜地被打,他愤愤不平地找欺人者说理,发生了争执,最后打起来,他把对方打伤了。伤者家长找到学校。当孩子说到学校对他的处罚时,低着头用手使劲抠左手腕上几条醒目的伤口。咨询师注意到,伤口刚刚结痂,并排三条。此前家长在电话中已告诉她,是孩子自己用裁纸刀割的。当时在班上,他已经做了多次公开检讨,最后一次,老师和同学都给他鼓了掌,他感到一阵轻松。可没想到教导主任仍站到前面用侮辱性的语言斥责他。于是,感到永远没有悔改机会了的少年拿出裁纸刀,在手腕上割下了三道深深的口子……那几道伤口,向文武传达着他内心的屈辱与挣扎……
为了快速驱除少年内心的痛苦,文武决定为他做一个负面情绪处理练习。她让孩子闭上眼睛,用轻柔的语言和放松技术将他引领进潜意识状态。
……
文武:如果说情绪是有颜色的,你能不能告诉我,你心里的情绪是什么颜色?
少年:红色。
文武:如果说它有体积,你能不能比画一下它的大小。
少年迟疑了一下:很大……看不到边。
文武:如果它是有质地的,你觉得它像什么东西?
少年拧紧眉头说:血。
这个比喻让文武的心很凝重。以往的个案中,有人把自己的情绪比喻成石头、泥团什么的,说自己的情绪是红色的、看不到边的血,这还是第一次。
……
文武:请你想象手里拿着一个高压水龙头,上面有一个由你自由控制的压力钮。你现在打开水龙头,把那些血冲走。开始!
少年的手在动,似乎很吃力地在冲破着、驱赶着某种东西。
文武:冲掉了吗?
少年:没有。冲不动。
文武:加压,继续。现在怎样?
少年:少了……少了很多。
文武:再加压。
少年:越来越少。现在只剩下一点痕迹了。
文武:如果那点痕迹实在去不掉,就留下它给你做个提醒吧……
文武帮助少年从潜意识回到现实世界,少年慢慢睁开眼睛,一直绷紧的脸舒缓了好多。两周后,家长再次带孩子来时告诉咨询师,孩子状态好多了,开朗了,平和了,还与父母有了交流。他已经很久不跟家人说话了。
案例二:
一位女士因与丈夫关系问题寻求文武帮助。文武为她做了“空椅子治疗”。
两把空椅子面对面摆放,女士坐在其中一张上。
文武:你想象,坐在对面椅子上的是你的丈夫。
女士陷入沉思。
文武开始移动女士对面的椅子,边移边问:近些还是远些?
女士说:近些,再近些。直到椅子挨着她的膝盖,女士才叫停。这个画面显示的是女士目前与丈夫的关系状态。跟以往做关系调整的来访者不断地要求“向远处移动椅子”的情形相反,眼前展示的情况表明:女士与丈夫的关系十分亲密。
亲密关系这个东西,太疏远痛苦;太亲密,也纠结。人的内宇宙远实在是比外宇宙神妙莫测得多。
借助空椅子治疗,咨询师最终引导女士找到了与丈夫关系的症结。当咨询师再次移动象征丈夫的椅子来验证治疗效果时,女士说:远一点,再稍微远一点。最后,椅子在离女士约一米距离的地方停下来。咨询师告诉她,这就是你内心深处渴望的与丈夫之间的人际距离。你应该有自己的生活和精神空间,多点时间关注自我,这样才会快乐,因为你快乐,也会令你丈夫更快乐。女士深深点头。
懂得感谢生活,才会快乐地生活
文武的另一种身份是一名写作者。她曾为《心理与健康》、《珠海特区报》、《珠江晚报》、《长沙晚报》和《孩子》等报刊撰写专栏。她的写作,只是为了记载对生活中的快乐与幸福的感悟和体验。2005年,她结集出版了散文集《在时间上绣花》,书中记录的都是她的生活细节中的点点滴滴。有家乡的著名湘绣、风味小吃,有生活感悟、儿子的成长,有同事、学生的生动音容,朋友、亲属的亲切笑貌,还有社会风情、自然景色等。就是这些被常人忽略的点滴,文武却怀着珍惜之心细细拾起,抽着纤细缤纷的情感丝线,绣成一朵朵香馨的小花。象大自然中的无名小花默默开放,努力用生命的灿烂回报阳光雨露一样,文武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她对生活的感激之情。
2014年,文武的心理专著《心理咨询室的那些事》出版,轻松谐趣的文笔、亲切温暖的文字,一下就抓住了读者的心,成为当当网的人气好书。有一位澳门工作的读者在书店买到这本书后,三次找到文老师的单位一定要见作者,终于如愿成为文老师的心灵小组学员。
此刻,记者手捧文武的书,与她面对面而坐,不禁想起上中学时语文老师朗读过的一篇描写梨树的散文中的两句:“到了秋天,梨树结满累累果实。当人们赞美她的时候,她谦逊地把身姿向大地弯去。”
文武说:“世间万物都是懂得感恩的,作为万物灵长的人更应该懂得这一点。只有懂得感恩,才会懂得快乐地生活。 ”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白云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我们为什么不随时发现快乐,感谢今天这个与咖啡相伴的美妙时光呢?”文武端起咖啡,记者也端起咖啡,在会意的对视中愉快地笑起来。(图/文 珠海特区报主任记者: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