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谦学者风范 殷殷爱国情怀 ——专访沪江大学化学系校友姚锡福
根据我校一百一十周年校庆活动安排,为进一步继承和发扬沪江化学精神,4月14日上午,理学院党委书记彭宗祥、化学系教授缪煜清等《沪江化学史略》编撰组一行对沪江大学化学系1945届校友先生进行专访。
姚锡福,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45年毕业于沪江大学化学系。1988年获国防科工委“献身国防科技事业”荣誉证书,1990年获化工部“化工老专家”证书,1992年获国防化工创业奖章及作出突出贡献的奖励证书,2008年被中国有机氟硅材料协会授予终身成就奖。
老先生虽已93岁高龄,不良于行,但依旧精神矍铄,自己天天还要上网、聊微信,紧跟时代的发展;尽管已不开展学术研究,却时时关注国内国际现代化学发展动态,采访时我们能从话语间时刻感受到其谦谦学者风范 殷殷爱国情怀。
当追忆沪江校园生活时,老人对他在沪江大学的点点滴滴都历历在目,全英文式的互动教学模式,课后骑脚踏车回家吃饭,打字机打出的成绩单,严格的实验室指导老师……一幕幕场景仿若眼前。交流中姚老对化学系主任唐宁康教授记忆深刻。据姚老回忆,唐教授教学严格认真,由浅入深,循循善诱,重视逻辑思维的培养,这对同学们以后的工作学习产生了重要影响。老先生说“创新精神离不开逻辑思维,科学的思维是重要的,科技本来就是创新”。姚老强调,自己工作上的成绩源于母校对基础知识教育的重视,培养通才的教育模式。同时,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学科素养,有利于其对未知领域的学习做到触类旁通。
一个学者是否具有为世人称道的学者风范,首先在于他的学问与见识,同时也需有一种对科学的信仰,一份广阔的爱国情怀。沪江化学的精神传承离不开这种学者风范和爱国情怀。在抗战、大跃进、文革等那段动荡的时代里,工业强国的梦想一直支撑着姚老,不断去探索研究化工领域。40年代末期,姚老从事船舶漆的研制并开发国内第一代船底涂料;50年代中期,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援助海州市化工厂恢复建设和生产;回国后,担任有机氟材料研究所所长为现代工业研发新材料,推动有机氟材料工业的发展。所主持的技术开发项目先后获得1985年国家经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1年上海市首届科学博览会金奖,1992年化学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专访最后,姚老给理学院化学系题字寄语:“继承和发展沪江化学系的传统,培养更多的具有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化学化工人才,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贡献”。
合影留念(王博 摄)
供稿:理学院
编辑:新闻中心 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