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超越凯恩斯主义 ——再读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1936年,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标志着由凯恩斯创立的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诞生,从而实现了经济学演进中的第三次革命,被称为经济学上的“凯恩斯革命”。这是西方经济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由此翻开了20世纪经济学的崭新一页。
事实上,《通论》出版初期曾受到经济学家们的批判和质疑,也曾引起广泛的争论,但《通论》的基本观点不久便被经济学界所普遍接受。后来凯恩斯的追随者们对《通论》进行了大量的诠释、修补和发展,逐渐形成在理论和政策上具有广泛影响的凯恩斯学派,或称凯恩斯主义,其经济理论基本上被视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同义词。因此,在经济学说史上把从《通论》出版直到6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称作“凯恩斯时代”。
凯恩斯学养深厚,经历丰富。他的父亲是剑桥经济学家和逻辑学家,母亲曾任剑桥市长。其经济学传承于剑桥大学马歇尔和庇古两位大家,先后担任过财政部顾问、保险公司董事长,投资公司负责人,以及西方经济学权威杂志《经济学杂志》的主编。1944年,凯恩斯出席了雷顿森林国际会议,协助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并担任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理事。凯恩斯一生著作颇丰,但重要的是“三部曲”,即《货币改革论》(1923年)、《货币论》(1930年)、《通论》(1936年)。因此,凯恩斯是为数不多既擅长经济理论研究,又擅长投资和社会实践的经济学家。
英国《泰晤士报》曾如此评价凯恩斯,他是一位天才,作为政治经济学者,有着世界影响……要想找出一位能与之相比的经济学家,我们必须上溯到亚当·斯密。因此,凯恩斯及其《通论》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任何伟大著作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是思考和研究当时当地社会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结果。凯恩斯《通论》也同样如此。在20世纪30年代前,新古典经济学作为西方主流经济学,一直奉行着萨伊信条,坚信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在新古典经济学那里,自由竞争、自动调节的经济才是最好的经济制度,政府最好的政策是自由放任。虽然新古典经济学也承认,经济会短期出现失衡,但是从长期来看,通过市场自动调节最终达到均衡。
对此,1926年凯恩斯发表《自由放任主义的终结》,对新古典经济学提出挑战,借此否定新古典经济学的命题,强调运用国家调节来解决市场机制的缺陷。正是1929-1933年发生的世界经济危机宣告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破产,击碎了自由放任的神话,也验证了凯恩斯的判断和预言。大量企业倒闭,物价暴跌,失业大军激增,整个西方经济陷入瘫痪境地。面对如此的经济困境,新古典经济学无法解释大萧条中出现的各种经济现象,更不能为摆脱危机提供“有效”对策。凯恩斯在1933年再次发表《繁荣的途径》,提出自己的见解。但是,这时凯恩斯提出的政策主张,由于尚未具备系统理论的力量,不足以产生较大影响,并没有引起广泛关注。直至1936年,《通论》发表才奠定了凯恩斯在西方经济学的“至尊”地位。
凯恩斯在经济学理论上的贡献,首先是推翻了萨伊定律,提出凯恩斯定律。他认为不是供给创造需求,而是有效需求决定产出和就业。按照凯恩斯的解释,资本主义危机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正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充分就业不是资本主义“常态”,非充分就业才是常态,这也是凯恩斯将自己的著作定名为通论的原因。
根据凯恩斯有效需求原理,总就业量决定于总需求,失业是由总需求不足造成的。而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在于“三个基本心理规律”,即消费倾向、灵活偏好和未来资本收益预期。由于消费边际递减、心理上的灵活偏好和资本收益边际递减,当收入增加时,消费也会增加,但不如收入增加快。同时,私人投资也会出现不足,因此经常引起需求不足。
其二是在方法论上开启了经济学的宏观总量分析方法。新古典经济学坚持市场自动调节,自由放任,坚信经济不会发生严重失调,强调只需要关心单个厂商和消费者行为。而凯恩斯认为,由于市场机制本身的缺陷,只有通过国家干预才能实现充分就业,从而保证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
其三是在政策主张上提出了宏观经济的需求管理原则。针对有效需求不足,提出只有通过政府赤字财政,扩大政府投资以弥补私人投资不足刺激经济发展。
二战后,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理论不谋而合。正是由于理论得以运用于实践并获成功,让凯恩斯及其经济学说名声大振,享誉世界。
当然,凯恩斯并不是完全否定整个新古典经济学,他只是提出对新古典经济学的补充和完善。他认为,只要修补好市场机制的缺陷,新古典经济学仍然是正确的。这种理论上的不彻底性也同时注定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局限性。
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经济滞胀,凯恩斯主义失去了解释力,由此新自由主义渐成主流,英美等发达国家开始纷纷推崇新自由主义政策主张,“华盛顿共识”一时风行拉美东欧。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凯恩斯主义也曾短暂“回光返照”,但仍然无力回天,难返当年的风光和辉煌。
因此,今天我们在借鉴和吸收凯恩斯理论的同时,更需要重新全面评估凯恩斯主义。第一,凯恩斯主义理论的核心是注重需求侧管理,政策上通过刺激需求达到经济调控目的,但结果带来的只是短期经济成效,导致的却是长期经济滞胀。更何况一个正常的经济体,总不可能永远依靠简单的财政刺激来维持发展速度。第二,凯恩斯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必然受时代的局限。任何宏观经济政策与它所处的经济周期、历史阶段都有着密切联系。简单的照抄照搬,必然产生“淮南为橘、淮北为枳”。
当前,世界经济仍然处在深度调整期,同样面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陷入低增长的困境,究其深层次原因,有周期性、总量性问题,但结构性问题最突出。因此,结构性问题已经成为阻碍世界经济强劲、平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加强结构性改革和提升潜在增长率是世界经济复苏的必然选择。按照凯恩斯主义理论,仅仅只注重需求侧管理不足于从根本上扭转当下世界经济的颓势。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率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作用的有机结合,体现了对供给与需求关系的辩证把握,这是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超越。中国作为结构性改革的践行者和引领者,不但将给世界经济调整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经验,更将贡献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