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打造"急救生命链"填补急救"空白期" 已成功47例
东方网7月18日消息:据《劳动报》报道,通过开展社区急救知识普及,送“讲”上门,鼓励“第一目击者”填补急救最初阶段的“空白期”。闵行区昨天发布消息,初步建成一条覆盖社区、企业、学校和公共场所的“急救生命链”,今年上半年已因此成功抢救心脏骤停市民47例,心肺复苏成功率达到12.95%。
6月22日9时20分许,闵行鹤庆路900号碧江广场1号楼底楼大厅,某餐厅员工刘某突然晕厥倒地,意识丧失。情况危急,他的同事曾先生在初步判断患者心跳、呼吸骤停后,立即果断进行胸外按压;旁人协助把患者平躺在地,背部垫硬板,同时呼叫120。约数分钟后,闵行120的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急救医生周春联、急救员陆超发现患者意识已经丧失,颈动脉搏动消失,心电图显示“无脉搏心电活动”,立即给予胸外叩击、按压、开通静脉通道等措施。不一会儿,患者能张口呼吸且口唇青紫好转,生命迹象重现。周医生等立即预报医院,采取边急救边转运的措施。9时38分,刘某被送至市第五人民医院,经及时救治,数天后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据专家介绍,刘某的病情属“猝死”,是心脏因某些急性原因突然丧失有效的排血功能而致循环和呼吸停顿的临床死亡状态。一旦发生心脏骤停,最佳黄金抢救时间为4—6分钟,如果在4分钟之内得不到抢救,患者随即进入生物学死亡阶段,生还希望极为渺茫。因此对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是成功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关键。万幸的是,在刘某一案中,现场施救者的存在有效填补了急救“空白期”,为患者的救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据悉,施救者曾先生今年初参加了急救知识培训,掌握了基本急救技巧。
而曾先生参加的急救培训,正是闵行区医疗急救中心眼下正在大力推广的“第一目击者”模式。“为了提高黄金抢救时间的成功率,我们鼓励‘第一目击者’开展必要的急救措施,让整个急救过程不再出现空白,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急救生命链’。”区医疗急救中心副主任蒋超透露。据悉,闵行区十分重视急救知识普及工作,今年推出“急救知识大讲堂”专题巡讲服务,将急救知识和技能送进社区、企业、学校和公共场所,帮助更多的市民学会自救和互救。仅今年1-6月,已成功抢救心脏骤停患者47例,心肺复苏成功率达12.95%,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