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敏:走出思维误区才能跨越陷阱(大家手笔)

15.01.2018  21:36

讨论“金德尔伯格陷阱”,首先要了解查尔斯·金德尔伯格。作为学者的查尔斯·金德尔伯格,以他的“霸权稳定”论而为人熟知;作为一个政策规划者,他在美国国务院任职期间参与了二战后美国马歇尔计划的设计。金德尔伯格认为,世界权力的转移会引发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缺失,并给世界带来灾难性后果。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奈将其概括为“金德尔伯格陷阱”,进而担心特朗普政府如果采取强硬的对华政策,会让中国转向免费搭车政策而使世界陷入“金德尔伯格陷阱”。

约瑟夫·奈的担心和对特朗普政府的告诫不无道理。如果特朗普政府与中国全面对抗,那么,当今世界的两个经济大国将有可能走上相互拆台、相互争斗的道路。通过两国元首2017年4月和11月的互访,中美两国确认了合作的主基调。这无疑有利于中美两国合力为世界的繁荣稳定作出贡献,关于“修昔底德陷阱”和“金德尔伯格陷阱”的焦虑也在很大程度上得以化解。不过,深层次思考“金德尔伯格陷阱”这个命题,可以看出西方学者的世界观中仍然存在种种思维误区。

首先,“金德尔伯格陷阱”论与“霸权稳定”论一脉相承,都认为世界秩序的维持需要某个国家来提供国际公共产品,但这是一种过时的观念。在一个权力更加分散的国际体系中,任何一个国家都无力单独为世界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美国今天遇到的种种问题,其根源就是对“霸权稳定”论的错误坚持。

其次,提出“金德尔伯格陷阱”论是对当前有关国家国际责任分担的严重误判。毫无疑问,美国仍然是当今世界的第一大国,如果担心国际公共产品供应不足、国际责任无人承担,首先要关注美国为什么不再这样做,而不是去指责别的国家。今天,国际社会并没有要求美国一国单独来提供国际公共产品、承担国际责任,只是要求美国承担与其地位相称的国际责任。美国退出气候变化《巴黎协定》、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举动,表明美国并没有承担起应尽的国际责任。所以,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国,能否不再逃避和转嫁自己应该承担的国际责任。

再次,“金德尔伯格陷阱”论明显低估了中国承担与自身国力相称的国际责任的决心与意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承担自己应尽的国际责任,为世界提供更多国际公共产品。随着国力的大幅提升,中国目前已经是联合国会费的第三大承担国、联合国维和行动捐款的第二大贡献国、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部队最多的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和全球减贫贡献最大的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及其后续机制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国家。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更是得到100多个国家的支持和积极参与。所有这一切都表明,中国正通过实际行动切实承担国际责任、提供更多优质国际公共产品。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这个新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这些理念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响应和支持。这是世界发展新阶段的大势所趋,也是中国带给世界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需要各国共同参与。作为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国,美国和中国必须加强合作,以跨越“金德尔伯格陷阱”。中国已经在行动,美国能否相向而行?

  (作者为复旦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