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物联网”思维监管特种设备 自贸区试点电梯预警技术
统计显示,上海现有特种设备50.52万台,比10年前翻了近2.5倍,在全球城市中总量最大、分布最密。特别是电梯,数量一直迅猛增长,年增长率在12%以上,总量已达16.7万台。现在,上海已成为世界上电梯最多的城市,虽然电梯安全处于总体平稳状态,但各类事故仍时有发生。此外,住宅小区电梯中的老旧电梯(约1500台)故障率较高,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记者了解到,对于维保的频率和内容,相关规定都有明确要求,比如静安寺那部发生事故的自动扶梯此前维保频率达到每周一次,甚至比两周一次的规定做得更严格,但却没有察觉出链条上细小的裂纹。这一度引发了人们对维保“人海”战术的质疑:规定再细致,维保人员“捣浆糊”就会产生隐患;有些维保人员尽管尽心尽力,但受限于水平或能力,也不一定查得出问题。
记者从自贸区获悉,一套名为“ESS”的电梯物联网远程安全管理系统已在试点中。在模拟电梯困人故障的演练现场,记者注意到,困人故障发生30秒后,电梯智能系统已经自动联系上了救援人员,并让其与被困乘客进行了实时通话。该系统还可以记录包括特种设备制造、设计、销售、安装、运行、维保、零部件更换、维修、改造、检验等方面的数据,为监管部门“无缝”监管提供了一手资料,一些故障或隐患还没等维保人员查出来,相关异常数据已经上传到监管部门、维保单位和物业公司的数据平台。
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预警技术是当前电梯安全监管物联网必须触及但又比较尖端的一个领域,要复制推广还须攻克许多难点。深圳兆谊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国电梯品牌众多,每个品牌的电梯内部构成都不相同,仅设计出一套标准的物联网远程安全管理“模板”,是很难套用到大部分电梯上去的。此外,除了公共场所,其他社区、楼宇推广时,还将面临成本是否能被业主接受的问题。如何既能保障设备安全,又能兼顾高科技系统的安装和使用成本,就要考验监管部门的智慧。
选稿:贡小翔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