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加强思政课主渠道建设 蒋昌俊校长专题调研思政课教育教学

20.09.2017  01:33

9月14日,蒋昌俊校长来到马克思主义学院,就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党委宣传部、教务处、校长办公室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调研会。

调研中,蒋昌俊认真聆听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对目前学校思政课教学情况的汇报,并与思政课教师代表、学生代表亲切交谈。他充分肯定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一年来在思政课教学改革上作出的探索和取得的成绩,对思政课教师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感谢。

(蒋昌俊校长在调研会上讲话)

蒋昌俊指出,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是学校培养人才、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和抓手。随着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思政课在高校的教学内容、教学途径、资源要素配置等方面都面临着新的要求。学校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教育部关于开展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要求,主动面对思政课教学中的新问题、新情况、新要求,切实从服务学生成长成才育人需求出发,夯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激发教学活力,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的说服力、亲和力和感染力,实现思政育人实效性和有效性的可持续提升。

调研中,蒋昌俊强调,思政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要把思政课教育教学放到更核心的位置,不仅抓好思政课自身的教学,而且还要坚持将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结合起来,抓好课程思政的探索,树立“大思政”的教育格局与工作视野,切实将思政育人融入到学校各类课程中去,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各环节中去,合力推进思政育人。

针对部分教师代表提出的队伍建设问题,蒋昌俊指出,师资队伍建设是做好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保障。思政课肩负培养学生“德行”的重要使命,思政课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理论素养和教育视野决定了思政课教学的质量高低。为此,一方面,教师自身要加强知识和能力的训练,善于理论联系实际,推进思政教育“接地气”,切实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尤其是国家改革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融入教材、理论中去,努力挖掘思政课教学的身边物质载体和精神财富,积极思考和探寻现实可行、育人有效的思政课教育教学建设路径。另一方面,学校和学院也要认真研究思政课教学队伍目前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创设利于教师发展的教育教学环境,优化支撑条件,努力探索出一条更加符合实际、更具有针对性的思政队伍建设之路。

锦绣中国》是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试点课程,该课程自上学期面向全校学生开课以来,已为学生开出中国纺织工业发展与大学生时代责任、名师成长之路、屯垦戌边与援疆精神、钱宝钧先生的五爱精神、传统服饰艺术与当代思考、东华大学服装设计与航天梦、丝绸之路与文化传承等7个专题,受到学生欢迎。本学期,该课程继续开课,蒋昌俊校长、刘淑慧党委副书记、程正迪院士等校领导和专家教授也将走上思政课讲台,以教育家的身份与大学生“同频共振”。会上,蒋昌俊还专门同师生代表交流了自己的备课思路,仔细听取师生对授课的建议与意见。

(调研会现场)

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支部书记兼院长王治东在会上汇报了思政课教学改革、课程建设以及学院发展情况。据悉,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一年来,在思政课教学改革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学院立足人才培养,不仅进行了学位点课程改革,重新规划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硕士点课程体系,调整原有课程设置;还全面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本科课程规划和教学改革,以项目一体化方式予以推进。此外,学院还积极顺应网络发展趋势,与易班合作推出思政课易班教学云平台,运用先进的大数据技术为个性化和有针对性的思政课教学提供支撑。

本次活动主要通过思政课教学研讨,一方面增强同学们的感知度和吸引力,通过鲜活的事实亲切自然地让同学们感受到中国发展之自信,中国未来之期待!另一方面,通过对课程教学的精益求精,率先垂范,给青年教师树立了榜样,营造了良好的校园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