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青志总队举行3月志愿者月闭幕式交流分享公益奉献精神[图]

22.04.2015  12:37

4月19日下午,由上海交通大学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主办的3月志愿者月闭幕式于新图书馆网络信息中心8楼展厅举行,国内支教项目“美丽中国”代表廖杞南先生、国际教育型公益机构“雷励中国”代表范小舟女士和“朴质公益”代表及创始人徐朴女士应邀出席。闭幕式以总结志愿者月活动为契机,嘉宾和校内各院青志队、公益社团的学生代表相互交流,分享公益经验,为之后大学生公益活动的策划组织开展提供新的想法。

参与整场仪式的各个公益社团的学生代表,在主持人的组织下,围成一个大圈进行了公益组织大型线下交流互动活动,期间包括了“抓手指”、“大风吹”、“翻牌”等多个互动的体验式培训项目。同学们还被分为两个团队,大家以志愿者团队的名义确立了自己队伍的队长、口号、标志并予以展示,破冰活动过程中,同学们认识彼此,增进交流,为在随后的沙龙会议上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做了充分的准备。各院青志队、公益社团的代表彼此深入交流、分享经验,使得大家变成了一个因公益而生的整体,有助于大学生公益的长远发展。

公益沙龙中,徐朴讲述的关于一个公益团队的管理运作令在场学生印象深刻;范小舟传达了“服务中成长”的精神;廖杞南又在国家教育背景下,谈了个人关于当代大学生支教以及教育资源等问题,话题切实又切身,在场学生受到启发。

在讨论会,同学们被分为6个小组参与到3个话题的讨论中,“大学生公益应注重校内还是校外?”、“公益活动对未来工作是有益还是无益?”、“交大素拓制度是否影响公益本质?”,辩题关乎大学生实际又富有针对性,同学们积极发表见解,交换想法,勇于质疑,各组派出代表总结发言并由到会嘉宾进行点评,讨论气氛热烈。

第一第二组的代表认为,世界这么大,应该多出去走走,不能总是局限在校内,提倡校内公益与校外公益的有机结合。对此,徐朴认为不用对校外公益和校内公益太明确地区分,因为很多校外的公益组织也会回归大学校园,帮助大学生的就业和成长,关键是要注重校外资源引入校内,以及将活动中累积的经验运用在校内校外,才是需要关注的。

第三组认为,公益活动对未来工作的是有益的,在公益过程中,同学们全方面的能力能得到锻炼,包括策划、领导、团队合作和责任意识等,开阔大学生的眼界。而第四组认为公益对工作无益,他们从经济学上的机会成本入手,工作相比公益要更加复杂,公益是一件很单纯的事,是一种兴趣爱好,如果为了工作而公益,必然会破坏公益的纯真。对此,廖杞南肯定了双方代表的观点,他表示自己在做公益时没有考虑这么多,他个人也不太提倡带有目的性的公益,只有做想做的事,公益才能更加纯粹。“美丽中国”的另一位代表认为,现在做的任何一件事都不一定对将来的职业发展有好处,公益是一个在创新行业中创业的行为,很多事情都是从无到有,如果在公益过程中能不断激励自己、克服困难,这样对将来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关键是看我们自己。

对于交大的素拓对公益的作用,第五组代表认为有正反两方面,可能又有变质,同时也是激励大家做公益的一种机制。第六组代表认为素拓对公益有激励意义,他们认为志愿者分为两类,一类单纯为了素拓,一类则是自愿自发,对两者而言有素拓都更加愿意做公益,所以有正面意义。范小舟认为个人目的与积极机制实质并不冲突,个人实现自己目的的同时行为又有公益性,这是互利互惠的。她也例举了阿里巴巴15名公益代表人的事例,虽然有个人目的性,但是关键在于如何平衡目的和实质,这才是关键。

随后举行了“以物换物”总结及颁奖仪式,还颁发了雷锋月优秀公益项目奖,充分肯定了志愿者在公益事业上做出的贡献。

本次会议是一次接力,将公益奉献志愿精神传递给了更多的奔跑者;是一架桥梁,架起了学校与社会公益组织的纽带。对学生而言,更是一次精神洗礼和人生价值的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