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大力倡导绿色农业的发展
“农业,德国的绿色心脏!”这个响亮的口号表明,德国虽然是世界上一个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工业国家,但仍然高度重视农业。目前,德国农业担负着两项关键任务:一是供应多样化优质食物和饲料;二是生产可再生工业原料,尤其是未来的能源载体——生物质能原料。
●大力振兴绿色环境农业
绿色环境农业也就是环境友好型农业。现在,德国环境友好型农业的贡献已得到广大民众的认可,农业和农村受到极大重视,从事绿色行业的培训人数逐步增加。德国的环境友好型农业已达到高度现代化、可持续化的水平,生产率在世界上居先进行列。
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科技是德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从农业大学的课堂到广大农业企业(即农民家庭作业),都把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作为明确的理念。从与政府农业官员的交谈中得到深刻的印象: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直接目的是为了生产出安全、高质量、无公害农产品;实质上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环境保护上增强农业的竞争力。德国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都在资金补贴等方面采取措施,支持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在《农村发展计划》中,把公共产品——清洁的空气、水源等置于保护的重点;通过补贴,促进农民生态休耕,以及在秋收后迅速种植冬季作物,改善土壤生态;改善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村地区平衡发展。
现代环境友好型农业是人类农业文明的具有实质意义的突进。从德国普遍推进环境友好型农业的行动和经验中,可得到深刻的启示:它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普遍道路和模式。其基本宗旨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其主要内涵是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健康合理的消费模式;其最终目标是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社会相互和谐。
维护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坚持可持续发展是德国农业的战略道路。德国的环境友好型农业企业越来越多地组成生态种植业协会,其会员的共同行动准则是,每个种植单位应把自己看做是其所处生态环境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努力保护好自己生存环境里的生态平衡,积极采取施用农家肥增加土壤肥力;采用生物方法防止作物病虫害;兼饲养家畜,并种植饲料作物或牧草;注意轮作,一块田地不应连续种植一种作物等耕作技术。总之,不使用或尽量减少使用化肥、化学农药和除草剂等化学合成物品,用环境友好型的措施来替代。
德国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出大量的优质农牧产品为8000多万德国人提供优质动植物食品,为工业提供优质原料,为世界市场提供优质出口产品。同时,以保护农村生态环境而言,德国环境友好型农业出色地保护了土地、水、空气、草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保护了动植物物种的生长地和栖息地,以及品种繁多的农作物品种和动物品种,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功不可没。同时,环境友好型农业采用新土壤耕作方式,有效减少污染、温室效应或洪涝造成的损害;耗用的化学合成肥料销售量及动物饲养的排放量明显下降;不断增产用于生产生物能源的可再生原料,大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如今的德国农村一派天空碧蓝、大地碧绿、河湖碧清的优美风景,适宜休养和人居,令人神往!
德国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科技的一个重点是培育良种,包括植物良种和动物良种。在植物遗传育种、动物优良品种培育、动植物检疫以及工业原材料选育等方面,德国科技界都投入大量经费,开展生物技术研究。德国各地育种研究所的良种繁育工作,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加强了培育优质品种的研究。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突出研究的重点转变了。过去,对育种第一位强调的是高产、稳产,然后才是优质和抗逆性,而现在育种的重点越来越突出优质、抗性强的目标。迄今,德国在小麦、黑麦、燕麦等麦类产品品质以及抗倒伏,抗白粉病、锈病和穗病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培育出了高营养、高品位的啤酒大麦。此外,德国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都采取相应的促进措施。
为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德国联邦政府采取了2项支柱性政策措施:一是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地区发展。二是向农民提供直接补贴,并且与农业环境保护挂钩。就前一政策措施而言,联邦政府已与各州政府就“全国2007-2013年农村发展战略”协调一致,达成了整体战略方案。在此期限内,可供德国使用的欧盟资金80.1亿欧元。与促进农村发展的欧盟资金相配合,德国政府促进农业和农村地区发展的一个财政重点是跨企业的一体化措施,促进农业企业的投资,对欠发达地区的平衡补贴,对林业、水利和海滨的保护以及改善市场结构。
●大力发展绿色原料农业
多年以来,德国把发展可再生性工业原料,尤其是生物质能原料置于农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并采取有力措施,促其迅速发展。
早在2006年l2月19日,欧盟农业理事会决定,对能源作物的补贴扩大到所有新成员国,补贴额提高到45欧元/公顷,同时把补贴面积由150万公顷扩大到200万公顷,同时,简化了原来复杂的实施规则。同期,联邦德国大力发展生物能源再生原料生产,对农村地区新创造的价值和就业岗位作出了重要贡献。德国是欧洲最大的生物燃料(主要是生物柴油)生产国,其主要原料是菜子油。目前,德国生产生物柴油的专用油菜子种植面积已超过100公顷,生产生物乙醇的专用糖和淀粉接近30万公顷,用于生产生物气的植物40万公顷左右。早在2006年,德国已建立了8个生物柴油生产企业,生物柴油总产量达到200多万t。并在全国建立1500个生物柴油加油站,以方便销售,同年生物柴油占德国再生能源市场的份额已达60%以上,联邦政府从2004年1月份起对生物柴油实行免税政策,对混用生物柴油按比例减免消费税。
如今,利用生物技术促进的生物能源的原料对德国农村地区创造价值和保障劳动岗位作出了重要贡献,对生产新能源的贡献也最大。早在2005年,德国可提供的新能源中约有2/3的份额为再生生物原料。同年,全德国约有300个研究、发展和示范项目,为不同生产线和市场运用,促进再生原料作物的研究、发展和示范项目的科研经费高达5200万欧元。德国联邦政府还与著名大企业合作,在萨克森州弗赖具格,建立了生产液态生物燃料的中间试验装置。按照2007年1月份生效实行的《生物燃料定额法》,到2015年,德国对生物燃料的消耗量要提高到占能源总消耗量的8%,并实行税收优惠措施。
德国在利用生物技术培育可再生性工业原料植物方面,起步很早。还在20世纪90年代初叶,德国政府就号召农民种植可再生原料作物,以替代矿藏资源、化工原料等高附加值产品。近年来,可再生原料作物的种植进一步发展,尤其是生物柴油生产原料油菜子和纤维原料作物亚麻。德国科技工作者积极利用生物技术,培育可再生原料作物,并推广普及,致使可再生原料作物从培育、种植到加工转化等整个产业链条都有机结合起来。早在1998年,全国可再生原料作物种植面积就达60万公顷以上,是90年代初的5倍,为化工、造纸等工业部门提供了大部分原料。德国科学家对甜菜、马铃薯、油菜、玉米等进行定向选育,从中抽取乙醇、甲烷,成功地研制出了绿色能源。
中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