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更新,如何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08.11.2015  20:40

上海城市发展正面临新考验。如何在社区有限的公共空间中辗转腾挪,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质,成为摆在城市管理者眼前的现实课题。


愚园路上的公共草坪,正上演着一场精彩的广场音乐会,众多市民被吸引着驻足观看。也有市民微微有些诧异,以前愚园路并没有这样一片草坪,作为上海著名的历史风貌保护区,大拆大建并不可能,那么这块大草坪是怎么长出来的呢?


长宁区规土局副局长孙嘉琳: (比如)这个草坪原来其实是办公楼,它的一个停车场,原来都是封闭的、有围墙的,每天在这里路过的话,进不来,看也看不清楚,我们就是挖掘了这一块把它开放出来,将来有些音乐会,广场音乐会,包括公众互相交流的一个平台吧。

记者: 以前我们是不是欠缺这样的场地?

长宁区规土局副局长孙嘉琳: 对,非常缺。


今年,愚园路启动了对区域内公共空间的更新改造。出其不意的是,改造中并没见什么大手笔,仅仅做了些简单的"加减法",小小变动就能让整个空间灵动起来。比如长宁区工人文化宫前的几排长椅,过去是竖着排放,如今只给它转了个向,改成了横着排放,座位增加了一倍多,更多市民可以到这里来坐坐看看。


长宁区规土局副局长孙嘉琳: 我们希望通过这块的扩大,加融入到市民生活当中,对大家的体验度也是有一个提升的。


与以往城市规划主要依靠政府部门、专业人士不同,在这场城市微更新中,每个人都能成为规划者。五里桥街道最近举行了一场荧光夜跑活动,广大跑步爱好者不光要跑完全程,他们还肩负着另一项使命,那就是要为街道设计一条适合夜跑的线路。


荧光夜跑活动负责人李治浩: 2007这次跑步结束以后我们会开展系列的工作访问,邀请我们这次跑步的参与人还有我们的设计师,还有我们的街道,还有我们的土地规划局的人一同来商量,这条赛道,这条跑道可以怎么样改良,如何提高跑步的体验感。


已经有跑步爱好者建议线路可以通过设置夜光标识、道路改造等方式固化下来,这些建议也被规划者们采纳。这样主动参与城市规划的方式,获得了市民的欢迎和支持。


参与市民: 在现有的一些老式小区或者现有的街道上,我觉得是有必要开辟出一部分供跑者或者是骑自行车的人,不同的人群来活动的一些空间和场地,更多元的活动吧,让城市也更加丰富多彩。

参与市民: 对于我们喜欢跑步的人来说,当然希望这样的跑道越多越好。

参与市民: 我们只要把车辆限制住,那在这个小区里就会形成一个完整的环路,只是这一段时间不让通车就可以了,非常容易实现。


实际上,对于上海这样一座大规模建设已经基本完成的城市来说,通过这样的微更新,将城市空间、建筑、景观乃至艺术组合在一起,来改善市民生活的小环境,不失为提升城市空间品质的可行之道。


上海市规土局局长庄少勤: 这次我们强调的是有机更新,所谓有机更新,它就是对历史要有一种传承,不能说把原来历史全断掉,同时也考虑到更新与周边的关系,它是一种协调的更新,还考虑更新当中市民的参与,所以它不是传统的大拆大建这样的更新。

主管部门负责人表示,在上海的规划中,既需要对这座城市有开膛破肚的改造,就像外科手术那样,治愈一些顽疾;但也需要这样的微型改造,就像中医的针灸疗法,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更舒适、更适宜,也与这座城市更融合。


丰富、有趣、便捷的公共空间,是提升城市品质和人文内涵的重要载体。随着上海城市人口规模的增长和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质量的公共空间越来越成为新时代的民生需求。城市更新,并非一般的大拆大建、而是更多地运用城市设计等手法,去提升存量空间的品质,这比拼的不是资金财力,而是理念、责任和勇气。


(看看新闻网记者朱正炎报道)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