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在“微平台”上汇聚青春正能量
1月12日,国内某著名传媒集团推出的《中国高校微信排行榜》上,“青春同济”微信号在中国高校同类微信号阅读总量排行榜上名列第五。据悉,根据以往多个相对权威的排行榜显示,“青春同济”微信号一直名列中国高校同类微信号前茅,在上海高校中数一数二。
“青春同济”微信号为何人气这么高?记者找到了幕后的运营团队,一探究竟。
贴近学子生活
打开手机微信,查找公众号,输入“qctjwx”,就能找到“青春同济”微信号。
“青春同济”设有导航栏,分三大板块——“同济资讯”、“青春同济”和“校园服务”,涵盖了“同济创业谷”“新生必知”“拾光济忆”“Myouth”“绿色校园”“天天向上”“one day”“精彩生活”“地铁出游”“校区指南”“校区班车”“教务校历”“电费查询”“勤工就业”等栏目和资讯,方便用户根据个性化需求,快捷查阅。
自2014年1月上线以来,“青春同济”受到了同济学生、老师的广泛关注,截至目前,关注用户数超过15000人。
“青春同济”的粉丝每天都会收到一次推送的信息,周一至周六除了一篇头条外,还有3至7篇消息,周日坚持原创特刊1篇。信息主要来源于对学校新闻网和各部门的资讯、粉丝的分享以及对《人民日报》、团中央、团市委、上海发布等主流媒体的信息的编辑、加工和整理等。
运营一年以来,“青春同济”共推送了300余组图文信息。“去年9月,新生入学时,‘青春同济’推出了新生系列指南,让新生在入学的第一时间感受到学校的服务与关怀,接着‘青春同济’推出了‘新生数据报告’和‘同济人姓名大调查’,总计超过50000人阅读了这些报告。”“青春同济”运营负责人、校团委副书记顾旭峰以此为例,阐释了什么样的信息受学子关注。“原创性的、与同学生活息息相关的,特别是图表化的信息,受到同学们关注较多。”
“青春同济”的工作团队现在可谓“兵强马壮”。据介绍,经过精心挑选,“青春同济”组建了一支平均年龄20岁左右的分工明确的学生团队。团队成员理工文俱备,横跨四平路校区、嘉定校区。
“能够运用所学参加学校新媒体建设,服务学校师生,我倍感荣幸,在这个过程中,我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团队成员之一、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2013级研究生陈顾远这样说道。
传递青春正能量
阅读“青春同济”推送的信息已经成为化学系2011级学生周佳俊每天的习惯之一。他说:“‘青春同济’传递了青春正能量,帮助青年学子树立了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去年10月,“青春同济”推出“核心价值观之聚沙成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游戏,受到了我校学子的欢迎。参与者通过玩游戏,就可以快速掌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团中央学校部通过其官方微信专门向全国团员青年推荐了该项游戏。
去年9月30日,我国首个烈士纪念日当天,‘青春同济”发起了一场通过手机平台向烈士致敬的活动——“青春永镌烈士魂,同济天下中国梦”。参与者可以通过微信平台给烈士敬献花圈,表达敬意。活动上线短短半小时,就有近500人参与,同济青年纷纷留下自己的爱国宣言,向先烈们致敬。
此外,“青春同济”还通过开设“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他山之石”“校友风采”等栏目,让青年学生获得榜样力量和成长借鉴,并通过朋友圈分享,将正能量越传越广。
打造微文化品牌
“把微信号运营好,感触最深的地方在哪里?”记者问“青春同济”团队。
“要广泛调研,动态调整,不断创新。”团队回答。
成立以来,“青春同济”坚持每月进行用户体验调查,了解同学们的切实需求,不断调整和优化栏目设置、推送内容,持续优化用户体验,满足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需求,打造微文化品牌。
《文化为邦本,本固则邦宁》《同济,你国际化了没?》《We Media in 济——自媒者说》等“青春同济”推送的文章给粉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化为邦本,本固则邦宁》表达了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要认真汲取思想精华,做好创新性发展;《同济,你国际化了没?》提出要实现高水平的国际化,学校任重而道远;《We Media in 济——自媒者说》说到,我们身边有不少校园自媒体人,他们用自己的镜头、文字观察世界,传递属于青年人的声音……“这些文章传达了一种价值取向,让‘青春同济’的文化品牌形象更加丰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0级学生郎泽军说道。
“青春同济”还主打“绿色校园”牌,团队制作了《今天你光盘了吗?》动画FLASH,创意十足的光盘创意海报甫一上线,就得到了学子们点赞。线上宣传与线下活动有机结合,校园内涌现出一大批 “光盘达人”,校园里刮起了一股“低碳风”。
“我们希望通过对文字、数据、视频等信息的深入编辑和精心加工,让‘青春同济’成为全方位展现百年同济的青春活力和同济青年风采的全媒体平台。”校团委书记刘润这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