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卖广告 网友:自家客厅闯进了发传单的
据《劳动报》报道,1月25日晚上,热议已久的朋友圈广告终于正式上线,首批上线的广告主为宝马、可口可乐和vivo智能手机。
和朋友圈广告系统内测时一致,上线的三支广告均以文字信息和图片的形式呈现,可“查看详情”看到详细广告信息。依靠右侧标注“推广”二字方便区分。也可选择“我不感兴趣”,不再接收提醒消息。
从1月21日一早开始,不少用户在刷自己的微信朋友圈时就发现,一个名为“微信团队”的微信号出现在朋友圈里,并打着“推广”的标签,发布了6张图。6张灰色的图片上用白色字体写着:“它无孔不入,你无处可藏,不是它可恶,而是它不懂你,我们试图,做些改变”。这被“微信团队”称为朋友圈的广告测试。
“自家客厅闯进了发传单的”,有用户担忧朋友圈广告骚扰。尽管微信方面表示,目前朋友圈广告仍处在小范围内测中,并未开放投放,但是广告对朋友圈或将产生的“杀伤力”仍让不少用户对微信的未来心存忧虑。
艾瑞网专栏作者“盛京大志”认为,事实上从之前微信企业红包的逻辑来看,也是微信商业化的一种选择,冒着用户体验影响的风险,微信面临的不是一种所谓产品的创新选择,而是自身商业化未来的一次抉择,这是无法避免的。
此前有消息称,腾讯在2014年三季度对朋友圈广告收入进行过评估,评估结果是年收入为100亿元左右。朋友圈的商业价值不言而喻,作为运营者的微信官方,如今不想再袖手旁观了。
用户担心被骚扰
虽然微信团队一再声明,广告不扰民,“是首款由用户来决定是否存在的广告”。不过,微信的社交强关系使用户对营销信息更为敏感。
之前的微商已经饱受诟病,代购行为让很多用户苦不堪言,因此这次广告推出后,引发了不少用户吐槽,有人发出“我好不容易把发广告的朋友屏蔽得差不多了,微信自己开始给我推送了”。有人直呼“朋友圈快变成广告留言板了”。不过,也有部分微信用户态度中立,表示可以理解这种商业行为。
那么,民意究竟如何看待朋友圈广告的呢?
近日,钛媒体发起了“朋友圈广告来了,你怎么想?”的投票,“无法接受”占56%,“没关系,理解正常商业化”占24%,“求推荐精准广告”占15%,“反正我也不用”则占3%。无独有偶,虎嗅网也发起了“你对朋友圈插播广告啥态度”的投票,结果也和钛媒体大致相同。“赤裸裸骚扰,朋友圈不会好了”占37%,“求给我推荐些真用得着的广告信息”占28%,“商业化很正常,继续‘喜刷刷’”占22%。另外,“怒卸朋友圈”和“本来就不刷朋友圈”的各占8%和2%。
一位“80后”用户表示:“现在的微信朋友圈早已不是朋友的朋友圈,天天充斥着心灵鸡汤、抽奖、代购,早就已经失去了生活记录者的功能。所以微信开始做广告变商业化,也是预料中的事,可以接受。”
在朋友圈广告亮相后,用户也自发思考出了很多有趣的现象和玩法。有用户调侃,微信朋友圈广告出现的概率来自于大数据分析,比如分析用户朋友圈语言特性和朋友圈图片内容,识别分类如下:年收入100万以上消费能力强,收到的是宝马广告;买不起iPhone6但买得起小米的,收到的是vivo的广告;连小米甚至红米都买不起的,收到的是可口可乐的广告。
基于这种猜测,不少收到可口可乐广告的用户被调侃为“簈丝”,而收到宝马广告的用户则自称“土豪”,甚至有些收到广告的用户会在自己的朋友圈里截图转发,在无意中形成了品牌广告的二次传播。
同时基于在朋友圈广告下评论所有收到同一广告的好友都可见的特性,不少人还在评论区搭车发布信息,还有网友改名宝马、可口可乐或ViVo发布各类信息,俨然有当年凡客体肆虐之势。
据企鹅智酷《微信朋友圈广告首份用户研究报告》显示,51.5%的用户认为最值得吐槽的问题就是“广告出现频率”太高。据悉,微信则对广告进行了规定,对单个用户每48小时之内推送一个广告。
有分析认为,对用户来说,Feed广告(信息流广告)虽然号称通过大数据能将对用户的骚扰降为最低,但从目前QQ空间、微博所推荐的广告来看并非尽如人意,大数据给用户匹配出喜闻乐见的广告还只是停留在概念阶段。
朋友圈有“钱途”
有数据显示,微信朋友圈已成为重要资讯枢纽,按腾讯张小龙的话说,是20%的用户到订阅号挑选内容,80%的用户到朋友圈阅读。
而腾讯科技企鹅智库曾披露的微信官方数据显示,4.68亿微信活跃用户平均每人每天阅读5.86篇文章。简单计算,朋友圈每天为公众账号带来21.94亿的阅读量,即如果把朋友圈分拆出来,其实际上已经是最大的移动新闻客户端,这比今日头条等任何一个新闻客户端的量级都大,也是天然的广告流量入口和变现阵地。
和定向阅读的微信公众号相比,更具互动效果的朋友圈的广告价值不可同日而语。
事实上,朋友圈广告也并非腾讯临时起意,而是经过长时间评估的。此前有人就测算过朋友圈的广告价值。早在2014年三季度,腾讯就对朋友圈广告收入进行过评估,评估结果是年收入为100亿元人民币左右。
而在最新的腾讯Q3财报中,广告收入为24.4亿元,但仍只占腾讯总收入的12%。朋友圈广告一旦加入财报,将大大提升腾讯的广告营收。
朋友圈有“钱途”,这对于从事微信营销的微商们来说毋庸置疑。朋友圈的“钱景”,已经不仅仅是卖东西那么简单。鉴于朋友圈火一般的传播能力和平台效应,目前不少新媒体营销公司正在开发基于朋友圈转发的服务。
据了解,一些中介机构愿意付费让好友较多的用户转发特定内容,比如某电器品牌此前开出200元一次的转发价格,而有的公关公司则按照有1个好友0.5元至1元在询价,这意味着如果你有1000个好友,那么可能只需要转发一篇文章到朋友圈,就能获得500元至1000元。
朋友圈的商业价值不言而喻,作为运营者的微信不能容忍当年像微博那样,大号赚钱了,淘宝店主也赚钱了,刷粉刷赞的赚钱了,就是微博赚不了。所以微信终于忍不住要出手,把金字塔顶端的广告费先搂自己手里再说。
一天广告入账1000万?
事实上,信息流广告这种形式最早在2011年就出现在了国外社交平台Twitter,在用户发布的消息之间插入广告,并按照用户参与度收费。随后,信息流广告形式逐渐成为Facebook等社交网站的首选广告形式,国内的微博、QQ空间(移动端)也有类似的广告形式。
目前,信息流广告正在成为移动广告收入的主要来源。2013年第四季度,Twitter的移动广告营收占比达75%,Facebook移动广告收入占比提高至53%,主要受益于信息流广告的尝试。
关于微信朋友圈广告投放的定价标准,微信称,朋友圈的定价标准会参考同类型广告报价并结合朋友圈的社交传播效果来制定。广告投放结束后,系统将基于效果评估体系,向广告主提供品牌广告效果分析报告。
有精明的业内人士算出了一笔可观的账:以微信日活跃用户3亿来计算,如果其中1亿用户会打开朋友圈,一天推荐4条广告,按照每ecpm(1000个展示所获得的收益)25元的行业均价来计算,微信朋友圈广告一天的收益就能达到1000万元。
“在大范围开放朋友圈广告前,微信需要做的事儿还挺多。”互联网评论人士洪波说,在朋友圈广告开放前,微信需要对朋友圈环境进行新一轮整治,否则难免会加重目前的朋友圈广告乱象。“通过大数据手段,微信需要让广告成为对消费者有用的信息。”此外,针对部分不希望在朋友圈内看到广告的用户,微信可以开通增值服务,通过付费、会员等模式满足这部分用户的需求。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信息流广告已经是移动社交媒体商业化的大势所趋。不过从Twitter、Facebook等社交媒体使用信息流广告的经验来看,只有用户数据的积累和算法的优化才会提升信息流广告的精准投放,如此对用户体验的伤害才会更低。不过,对于微信朋友圈广告来说,基于算法实现精准投放是一个理想的情况,目前还没有达到足够精准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