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穿住用都“赖”在微信上了!谁来为12亿用户的消费“担保”?

16.07.2020  08:56
2020 07/16 05:09 分享 返回

  “通讯工具”出身的微,正在撑起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

  在很多消费者的生活中,微信已经彻底取代了钱包,甚至取代了一部分购物App。粮油米面、服装鞋帽、酒店旅行……吃、穿、住、用,甚至学习的消费都可以在微信里完成。

  腾讯财报显示,2019年仅来自微信小程序的GMV就已经达到8000亿元,加上微信好友支付、H5页面支付,微信生态的交易体量早就已经是万亿级别。

  交易规模野蛮生长的同时,“安全”问题也成为不可回避的。截至目前,微信已经构建了保护公众号创作者、保护品牌方权益的规则体系。而下一步,微信不得不面对的是更加复杂艰巨的消费者保障体系。

   防火防盗防微商?微信生态治理之“

  “信任”,一直是微信生态内交易的关键优势——能加为微信好友的,都是有一定信任基础的家人、亲戚、好友、同事。

  而随着加好友的门槛越来越低,微信的“熟人”属性也逐渐变弱。与此同时,商业机构、微商的涌入,消费陷阱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也稀释了微信生态内的“信任感”。在公开的报道中,利用微信兜售假货、假药的案例层出不穷,甚至疫情期间有用假口罩做诱饵骗取钱财的极端恶劣现象。

  作为有着12亿用户规模的超级App,微信的生态治理之难,绝非一般平台可以想象。一旦发生上述交易风险,扮演工具角色的微信,很难第一时间给予消费者保障和赔偿。

  过去几年里,微信也做了不少微信生态内侵权、售假的安全防范。 2016 年 3 月,微信正式上线了品牌维权平台,并在2017、2018年分别处理了3.5万条、12万条品牌侵权线索。但该平台更多还是站在保护品牌知识产权角度,而非消费者权益角度。

  在消费者权益保护层面,微信最关键的举措是在2020年3月上线“小程序交易保障”功能,为用户提供联系商家、查看及管理订单、发起售后与投诉等能力。但该服务仅限于接入了该能力的商家,覆盖范围有限。

  无论如何,对微信生态的品牌商、消费者来说,这都是一个有助于强化信任的开始。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 责任编辑:姚卫斌